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公开表示,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
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表示,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报销范围。
截至2024年,已有超过100万人次享受了这项待遇,帮助许多家庭实现了“生育梦”。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帮助不孕夫妇受孕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等。
此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辅助生殖技术,具体包括取卵术、胚胎培养、胚胎移植、人工授精等16项。
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制定了不同的报销比例和限额。
比如,北京市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辅助生殖技术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约为70%;
江西省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三级医疗机构85%,二级医疗机构9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杨晓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医保中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中均有较广泛应用,其中取卵、移植、胚胎培养等技术的应用量位居前列。
医保报销政策实施前,助孕术前检查约2000元、取卵2400元,胚胎体外培养4698元,胚胎移植2300元,总价1.17万元;医保报销后(按70%计算),患者总计只需负担约3400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有生育需求的家庭能够有机会尝试辅助生殖技术。”杨晓葵说。
杨晓葵告诉记者,她曾接诊过一名40岁的患者,因“原发不孕、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炎、男方弱精症”尝试试管婴儿助孕。
但由于她的子宫内膜条件差,导致胚胎反复种植失败,2次取卵,3次胚胎移植,均未成功。
高昂的助孕费用,加上年龄渐长,患者一度想要放弃。
在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后,她鼓起勇气再次尝试,现在终于成功怀孕。
在全国落地过程中,该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杨晓葵认为,如何让年轻人群重视生育、让高龄人群得到更高质量治疗是关键。
此外,将生育力评估窗口提前,提高高龄人群助孕成功率,对有生育力下降风险人群及一些特殊人群(如肿瘤患者、卵巢疾病患者、卵巢功能减退患者等)提早开展生育力保护干预,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