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邓小强:乳房肿块筛查的科学方法与精准策略??
健康大河南讯:(文 | 漯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 邓小强)?
乳房肿块是乳腺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 20%-30% 可能为恶性。科学规范的筛查能使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提升至 80% 以上,显著改善预后。如何识别乳房肿块的危险信号?不同人群该选择哪种筛查方式?本文将系统解析乳房肿块筛查的全流程,为女性健康提供专业指导。?
一、乳房肿块的常见类型与危险信号?
(一)生理性与病理性肿块的鉴别?
1. 生理性肿块?
特征:随月经周期变化,经前增大、疼痛,经后缩小、缓解;?
常见类型:乳腺增生结节、黄体囊肿;?
处理原则:无需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 病理性肿块?
良性肿瘤:纤维腺瘤(最常见,占良性肿瘤的 70%)、脂肪瘤;? 恶性肿瘤:乳腺癌(占恶性肿块的 95%)、肉瘤;?
危险信号: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活动度差。?
(二)乳腺癌肿块的典型特征?
部位:外上象限(乳腺癌好发部位,占 50%-60%);?
质地:如额头般坚硬,区别于良性结节的橡皮样质感;?
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粘连,推动时移动度小;?
伴随症状:乳头内陷、皮肤酒窝征、橘皮样改变。?
二、乳房肿块的筛查方法与选择?
(一)自我检查(SSE):最基础的筛查手段?
1. 自查黄金时间?
非绝经女性:月经结束后 7-10 天,乳腺组织最松软;?
绝经女性:每月固定日期(如 15 日),形成规律习惯。?
2. "视触挤" 三步法?
视觉检查:镜前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凹陷或凸起;
触觉检查:仰卧位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轻压乳房,从乳晕扩展至腋下;?
乳头挤压:观察有无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尤其是单侧单孔)。?
3. 自查误区警示?
错误手法:用指尖抓捏乳房(易将正常腺体误认为肿块);?
认知偏差:认为 "不痛的肿块不是癌"(60% 乳腺癌无疼痛症状)。
(二)临床检查:专业医生的初步评估?
1.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评估肿块大小、质地、活动度;?
重点检查腋下及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
2. 辅助检查选择?
超声检查:首选筛查手段,无辐射,适合年轻致密型乳腺;?
乳腺钼靶:40 岁以上女性推荐,对钙化灶检出率高;?
乳腺 MRI:高风险人群(BRCA 突变者)的补充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精准诊断的关键?
1. 超声检查规范?
高频探头(7.5-12MHz):分辨率达 0.5mm,可鉴别囊性与实性肿块;?
BI-RADS 分级:?
2 级:良性(如囊肿),恶变概率 0%;?
3 级:可能良性(纤维腺瘤),恶变概率<2%;?
4 级:可疑恶性(需穿刺活检),恶变概率 3%-94%。?
2. 乳腺钼靶检查要点?
最佳时间:月经结束后 1-2 周,减少腺体干扰;?
辐射剂量:单次检查辐射量相当于胸部 CT 的 1/10,安全可控;
重点观察:簇状钙化(乳腺癌特征性表现)、不规则肿块影。?
3. 乳腺 MRI 的适应症?
保乳手术前评估病灶范围;?
乳腺癌术后监测复发;?
高风险人群筛查(每年 1 次)。?
(四)病理检查:诊断的 "金标准"?
1. 穿刺活检?
细针穿刺(FNA):适用于囊性肿块,准确率 70%-90%;?
粗针穿刺(CNB):获取组织量多,准确率达 95% 以上;?
优势:微创,可替代部分切开活检。?
2. 术中冰冻病理?
保乳手术中快速评估切缘性质;?
30 分钟出结果,指导手术范围调整。?
三、不同人群的筛查策略?
(一)一般风险人群(无家族史、无高危因素)?
1. 年龄分层方案?
20-39 岁:每月自查 + 每 1-2 年乳腺超声;?
40-49 岁:每年乳腺钼靶 + 超声;?
50-69 岁:每 1-2 年钼靶 + 超声;?
70 岁以上:每 2 年钼靶,必要时超声。?
2. 筛查终止条件?
预期寿命<10 年;?
合并严重疾病(如心衰、肾衰)。?
(二)高风险人群的强化筛查?
1. 风险界定标准?
一级亲属(母亲 / 姐妹 / 女儿)患乳腺癌;?
携带 BRCA1/BRCA2 基因突变;?
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史;?
胸部放疗史(如霍奇金淋巴瘤治疗)。?
2. 强化筛查方案?
从 25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MRI + 钼靶;?
每 6 个月 1 次乳腺超声;?
必要时基因检测和乳腺导管镜检查。?
(三)特殊人群的筛查调整?
1. 妊娠期女性?
避免钼靶检查,首选超声评估;?
若发现可疑肿块,可在妊娠中晚期穿刺活检。?
2. 哺乳期女性?
出现肿块先排除乳腺炎(红肿热痛伴发热);?
非炎症性肿块需超声检查,必要时断奶后钼靶。?
3. 致密型乳腺女性?
钼靶对致密腺体穿透力差,需联合超声或 MRI;?
BI-RADS 分级中,致密型乳腺的假阴性率较高,需结合临床。?
四、筛查中的常见误区与专家建议?
误区 1:年轻女性无需筛查数据显示,中国乳腺癌发病高峰为 45-55 岁,但 20-35 岁患者占比达 10%,年轻≠安全。?
误区 2:钼靶有辐射,能不做就不做单次钼靶辐射量仅 0.01-0.03mSv,相当于 3 天自然本底辐射,40 岁以上女性利远大于弊。?
误区 3:自查能替代专业筛查自查可发现明显肿块,但对早期微小病灶(<1cm)敏感度低,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
专家建议:建立 "三维筛查体系"?
自我管理:每月自查,记录肿块变化(大小、疼痛等);?
定期筛查:按年龄和风险等级定期医学检查;?
精准评估:发现异常时及时就医,避免过度焦虑或拖延。?
五、结语?
乳房肿块的筛查是女性健康管理的必修课,科学筛查能将乳腺癌从 "致命疾病" 转化为 "可治愈疾病"。筛查不是为了发现肿块而恐慌,而是为了在最佳时机干预,用专业知识为乳房健康构筑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