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始打造智能化“清廉医院”行动,监管效率和维度迎来全面提升
近日,多地发布关于规范医药代表拜访消息,大数据筛查下,医生与医药企业灰色利益链条被精准斩断。
具体如下:对来院进行药品、耗材、试剂等配送工作的生产经营企业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备案原则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中途更换人员时生产经营企业应及时再次备案;对其他情况下来院开展业务的医药代表实行预约和集体接待管理,请提前一周通过电话、邮箱等途径和相关科室提前预约,接待科室按程序汇报后,再确认来院相关事宜;医药代表未经备案或预约不得在诊疗区域、办公区域进行配送、销售、宣传、推广等活动。除特殊情况外,未经预约登记,恕不接待;
医药代表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业务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形式向医院工作人员(含其近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给予回扣,不得自行或委托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等统计本公司产品在医院内使用量,不得向医院工作人员索取产品销售、使用相关信息;发现医药代表未经备案或预约擅自进入院区开展业务活动,首次对医药代表提出警告,第二次约谈涉事医药公司负责人,必要时停止采购该公司医药产品3-6个月;第三次发现违规行为者,将该医药代表所属企业列入医院医药产品购销企业黑名单,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卫健局组织召开卫健领域医药代表廉洁从业集体约谈会,会议提出,强化监督问责,形成长效机制,把牢医药购销领域廉洁从业关,确保全区医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7月17日,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发布《医药代表接待管理办法(2025年版)》。该办法界定,医药代表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聘用的在医院从事药品产品信息传递、沟通、反馈等学术推广活动的专业人员。该办法要求,开展有关产品学术推广活动前医药代表须提前7个工作日与药剂科、设备科等部门工作人员预约。接待时间为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下午,非接待日恕不接待;医药代表不得承担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任务,严禁任何科室和个人私自接待医药代表。
7月16日,安徽铜陵市政府网站发布《铜陵市立医院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4年)》,该方案显示,铜陵市立医院跟据国家有关部门及安徽省相关行动部署,围绕影响群众看病就医感受的“红包”、回扣等突出行风问题,在全院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
公开信息显示,近期包括安徽、甘肃、重庆、浙江和湖北等省市的医院、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出台了严管医药代表的规定,或查处医药代表、药企对医务人员的利益输送行为,其中一家医院还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监测、驱离医药产品经销人员。
2025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业秩序,持续推动行业合规。2025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针对医药代表,该指引要求禁止医药企业向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学术推广人员分配销售任务,要求其实施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销售行为;禁止医药代表和医疗器械学术推广人员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给予医疗卫生人员财物或者其他不正当利益。
近两年来,多地开始打造智能化“清廉医院”行动。如浙江奉化近期发布消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赋能清廉医院建设。将权力清单流程嵌入医院风险防控体系,集成“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全面留痕、事后分析”等监管功能,实现审批备案、干部管理、政府采购等重要事项全流程闭环监督管理。该区纪委监委坚持“抓系统、系统抓”,紧盯药械和耗材设备采购、过度诊疗、不规范用药等关键环节,联合卫健、财务、审计、医保等责任部门成立专项监督工作小组,常态化开展嵌入式、体验式监督。
此外,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立全区医药代表“清廉积分”管理制度,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院内营销行为进行实时监管,破解医药代表院内营销监管难题。
“和驾照分一样,一年赋12分,如果进医生诊室推销就要扣分。”富阳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扣至零分即列入“黑名单”,将被禁止在富阳全区范围内进行药物销售。
与传统事后追查手段相比,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医药代表的行为模式、业务往来等进行分析,评估其潜在风险。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便于监管部门提前介入,防范问题发生,将违规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在智能化时代,医药代表监管将从事后追查升级为全程动态监管,监管效率和维度迎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