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敏:双靶治疗剂型革新背后 静脉与皮下注射注意事项差异
在 HER2 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双靶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已成为标准方案,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双靶治疗从传统静脉输注发展出皮下注射新剂型,两种给药方式在疗效相当的前提下,注意事项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将系统对比双靶静脉治疗与皮下治疗的操作要点、不良反应管理及患者教育重点,帮助医患科学选择与规范应用。?
一、双靶治疗的剂型发展与作用机制?
1. 剂型演进历程?
静脉剂型(IV):曲妥珠单抗(赫赛汀)与帕妥珠单抗(帕捷特)均为静脉输注剂型,自 2005 年双靶联合方案获批以来,成为 HER2 阳性乳腺癌的基石治疗。?
皮下剂型(SC):2019 年曲妥珠单抗皮下制剂(赫赛汀 ? 皮下制剂)获批,2021 年帕妥珠单抗皮下制剂研发成功,实现双靶皮下联合治疗的可能。?
2. 作用机制共性?
两种剂型均通过靶向结合 HER2 受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临床研究显示,皮下剂型与静脉剂型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等疗效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二、双靶静脉治疗与皮下治疗的操作对比?
操作注意事项?
静脉治疗:?
选择中心静脉导管(如 PICC)或大口径外周静脉,避免小静脉输注导致药物外渗?
首次用药需密切监测过敏反应,前 30 分钟每 15 分钟记录血压、心率?
输注结束后观察 30 分钟方可离院,防止迟发过敏反应?
皮下治疗:?
注射部位选择脐周 2cm 以外的腹部皮下组织,左右交替注射?
使用专用注射笔(如 Prefilled Syringe),确保垂直进针角度
注射后按压针眼 5 分钟,避免揉搓注射部位,防止药物外溢?
三、不良反应管理的差异要点?
1. 过敏反应与输注相关反应(IRR)?
静脉治疗:IRR 发生率约 10%-20%,首次用药时需准备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抢救药品;轻度 IRR(发热、寒战)可减慢输注速度,严重者(呼吸困难、低血压)需立即停药并抢救。?
皮下治疗:IRR 发生率显著降低(<5%),多为局部红肿、瘙痒,极少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注射前无需预处理,发生局部反应时可冷敷缓解。?
2. 局部反应处理?
静脉治疗:重点预防静脉炎,每次输注后用生理盐水冲管,PICC 导管每周维护 1 次;出现静脉炎时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严重者需拔管。?
皮下治疗:约 15% 患者出现注射部位反应(红肿、硬结),多在 1-2 周内自行消退;可指导患者注射后 24 小时内避免热水敷,出现持续红肿需排除感染。?
3. 心脏毒性监测?
两种剂型均可能引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监测标准一致:?
治疗前、每 3 个月及治疗结束后 6 个月检测 LVEF?
LVEF 较基线下降≥10% 且<53% 时,需暂停治疗并每周监测?
恢复至≥50% 后可重新用药,再次下降则永久停药?
四、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要点?
1. 静脉治疗患者?
导管维护:PICC 置管者需每周到医院冲管、换敷贴,避免置管侧肢体提重物(>5kg)?
输注计划:提前预约输液时间,首次输注预留 3-4 小时,后续每次 2-3 小时?
居家观察:记录输注后有无发热、皮疹、心慌等症状,出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2. 皮下治疗患者?
注射技巧:可参加医院组织的注射培训课程,学习腹部注射部位轮换方法(如图 1 所示)?
时间管理:每 3 周固定日期注射,可设置手机提醒,避免漏用
自我观察:注射后每日检查注射部位,如出现直径>5cm 的红肿或波动感,需及时就医?
3. 共同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如流感疫苗需选择灭活剂型)?
育龄期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治疗结束后 6 个月方可备孕
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避免熬夜及高脂饮食影响药物代谢?
五、特殊人群的治疗调整?
1. 老年患者(>65 岁)?
静脉治疗时需评估血管条件,优先选择 PICC 减少反复穿刺痛苦
皮下治疗更适合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不耐受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
2. 肥胖患者(BMI>30kg/m?)?
静脉治疗时可能因血管较深增加穿刺难度,建议超声引导下置管
皮下注射需使用更长针头(16mm),确保药物注入皮下组织而非肌肉层?
3. 合并糖尿病患者?
静脉治疗时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状态会增加感染风险?
皮下注射部位需与胰岛素注射部位间隔 5cm 以上,避免相互影响?
六、临床决策参考:如何选择给药方式?
1. 优先选择皮下治疗的场景?
畏惧静脉穿刺或存在静脉置管禁忌证(如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需要频繁旅行或居住地离医院较远,难以保证固定输液时间?
既往静脉治疗出现过中度 IRR,无法耐受继续静脉输注?
2. 仍需选择静脉治疗的情况?
首次治疗时肿瘤负荷大,需快速达到药物浓度?
合并胸腔积液、腹水等需要静脉给药同时处理并发症?
经济条件无法承担皮下剂型(目前皮下制剂价格略高于静脉剂型)
七、结语?
双靶治疗从静脉到皮下的剂型革新,为 HER2 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选择。无论是静脉输注还是皮下注射,规范的操作与全程管理都是保证疗效、降低风险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评估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给药方式,同时加强自我管理与不良反应监测,与医疗团队共同完成 1 年的双靶治疗疗程,最大限度提高治愈机会。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剂型创新,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的治疗体验。(文 | 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 牛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