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行业新闻 > 正文

政策变革下的康复治疗行业的挑战与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15  来源:   
2025-04-15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侯太甫 王路娟)2023年国家医保飞行检查行动引起康复治疗行业震荡。初衷在于规范诊疗行为,遏制医保滥用。然而众多医院因康复治疗师从事推拿收到巨额罚款。这让持有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证的新人陷入职业困局。康复教育该如何转型?行业又该如何寻找新的出路?

  一、政策收紧:康复治疗师的“职业门槛”之变

  《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中明确指出,传统康复治疗包括推拿疗法、拔罐疗法、传统运动疗法等。为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只要取得康复治疗技术资格证的治疗师就可以从事。然而,许多地方医保中心明确指出推拿属“中医医疗项目”,康复治疗师不具备从事推拿的资格,需由取得中医医师资格的人员操作。这一政策变化让康复专业毕业生措手不及,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推拿一直是患者青睐的治疗手段。政策收紧无疑对基层医疗服务造成了影响。

  二、就业困局:持证上岗却无用武之地

  据河南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统计数据,康复专业学生就业率呈下降状态。公立医院难进,大部分转向民营机构或健康管理中心。而这些单位因政策的变化面临着“超范围执业”被医保拒付的困境,部分单位甚至要求康复治疗师签署“不开展推拿操作”的承诺书。部分毕业生因政策突变,不得不放弃专业技能转行。康复治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然而行业内部也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治疗师可以做,亦有专家指出推拿与现代康复技术存在重叠,治疗师能否操作这种争议也凸显了行业对政策调整的适应性不足。

  三、教育之问:课程设置与政策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未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与政策变化,推拿和手法治疗等实操课程占比不足20%。例如,某些院校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学时只有68学时,而整个专业的学时为2000学时以上。这种课程安排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他们在面对政策变化时缺乏应对能力。部分专家指出,现代康复教育未能充分结合本土化需求,盲目对标国际标准,忽视了中国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特点。因此,亟需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康复手法+中医推拿”模块,严格考核,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职业竞争力。

  四、破局之路:多方联动重塑职业生态

  为了应对当前困境,行业正在寻求变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育革新

  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行动,开设“康复治疗师 + 中医推拿师”双证试点技师班,联合中医院校推拿学院开发交叉课程,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政策沟通

  中国康复医学会已向国家医保局提议将“康复治疗师操作类项目”单列医保目录;划定范围,合理合规开展康复医疗项目。这有助于消除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模糊地带,为康复治疗师职业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政策指引。

  (三)行业转型

  医疗机构联合主管部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技能培训”,加强康复治疗师中医技能培训、考核、监督等工作。这种行业转型不仅规避了政策风险,还满足医疗对中医技术的需求,为康复治疗师提供了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四)跨部门合作

  建议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联合国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国家社保管理部门、教育部等部门进行资源整合,从教材编制、人才培养、考核大纲制订、从业监管等方面入手,让考取“康复治疗技术”证书者以合法身份从事推拿等康复治疗工作。推动康复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医保政策的调整,实质上是对康复医学价值的再认识。虽然政策收紧带来了一定的短期困境,但这一挑战也为行业改革提供了契机。通过教育创新、政策细化与跨部门合作,可以有效推动康复治疗行业的发展,确保康复治疗师在医疗链条中的重要地位。最终,行业需要适应政策变化,满足本土需求,以实现康复治疗师在中国医疗体系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