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接连发布物理治疗、消化系统和疝、甲乳类立项指南
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规则变了。
01
共计207项
国家医保局再发三批立项指南
8月20日-8月21日,国家医保局接连发布物理治疗、消化系统和疝、甲乳类立项指南。
其中,物理治疗类将现行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32项,加收项7项,扩展项1项;消化系统类将现行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150项,加收项69项,扩展项16项;疝、甲乳类将现行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25项,加收项12项,扩展项3项。截至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经发布33批国家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对大批现行项目进行规范整合,以推动医院收费标准化。以最新3批立项指南为例,物理治疗类中的光照射治疗,原有项目较为繁杂,有的按治疗目的立项,有的按光源不同立项,还有的按照射方式立项。新指南按照治疗原理整合为光敏、光动力、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等大类。在消化系统类中,一些吞咽功能困难的患者需进行消化道压力测定,原本分散为肛门直肠测压、食管测压、24小时胃肠压力监测、奥迪氏括约肌压力测定、胃幽门十二指肠压力测定等,此次立项指南将其整合为“消化道压力测定费”对于医院而言,立项指南的发布意味着项目收费透明,以及实现临床技术进步与价格体系的动态适配。例如,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可收取结肠部分切除费+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性切除(加收)+腹部淋巴结清扫费;在疝修补领域,将巨大疝(疝环>12cm)、嵌顿坏死、合并腹水、复发疝、多发疝及边缘性腹壁疝等技术难度较大的情形纳入复杂疝修补费。对于企业端而言,立项指南为新技术兼容预留了更多接口。例如,神经系统类立项指南专门设立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脑机接口技术成熟获批进入临床后,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并收费。按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在实现价格项目与操作步骤、诊疗部位等技术细节脱钩的同时,也增强了现行价格项目对医疗技术和医疗活动改良创新的兼容性。
国家医保局此前披露,目前已发布的立项指南新增了100多项与新技术相关的价格项目。
02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大调整启动
根据国家医保局工作安排,下一步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立项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目前,多批立项指南已在各省落地。以泌尿系统透析类为例,湖南和广东均于近期发布价格调整公告,并初步拟定了相应价格。
其中,湖南的血液透析费用为390/350/320元(一类/二类/三类,后同),广东的血液透析费用全省最高限价390元;湖南血液透析滤过费为590/540/490元;广东血液透析滤过费全省最高限价530元。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与集采成果密切相关。同以血透为例,在河南牵头血透类耗材省际联盟集采中,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51%。京津冀“3+N”联盟血透类耗材集采平均降幅55.23%,部分产品降幅超过65%。
与此同时,立项指南也能驱动新的集采开展。7月14日,贵州医保局发布《关于组织开展贵州省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的公告》,对《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要求的“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储存服务”采取“云胶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立项指南强调医疗服务价格有“降”有“升”的调整,注重区分手术难度以体现劳务价值。例如厦门市就将肾移植手术的医疗服务价格由9000元提高到11700元,涨幅达30%,
现阶段,国家立项指南密集发布,各省价格调整加速跟进。在这个背景下,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逻辑也正在发生转变。根据国家医保局的立项指南解读现场信息披露,立项指南关注点的调整,意味着过去堆参数、增项目涨价格的老套路将没有市场,只要能够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越务实越精致的检查设备就越有优势。基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作为采购方的医院,采购需求将向更契合临床收费,以及具备真创新价值的医疗器械倾斜。在新的规则下,能帮助医院实现诊疗和创收的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也将成为市场新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