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27  来源:   
2025-08-27  健康大河南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传统的医疗模式难以满足人们对便捷、高效、个性化医疗服务的需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卫生健康行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也是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2023年5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签约服务“六个拓展”,不断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2025年8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政策梗概

  《通知》兼顾全人群和重点人群,提出提升签约人群服务感受度三个方面10项措施。

  一.在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感受度方面提出5项措施:

  1. 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

  2. 建立完善城市医院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落实和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收入补偿机制。

  3. 定期推送健康信息。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宣教。

  4. 做实预约转诊服务。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转诊、检查检验、住院等服务。

  5. 推进社区签约。联合村(居)委公共卫生委员会、医务室等,广泛开展家庭医生“进社区、送服务”。

  二.在做实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方面提出3项措施:

  1. 提供便利用药服务。扩大基层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完善药品供应和配送机制。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长处方服务。

  2.优化健康管理服务。对高风险人群适当增加服务频次。鼓励支持对签约的8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上门或面对面随访服务。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励通过个性化签约增加服务频次。

  3.支持个性化签约服务。合理制定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鼓励地方建立项目库,供居民“点单”选择。

  三.在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宣传方面提出2项措施:

  1. 激励签约居民加强健康管理。推广健康行为积分等激励,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2. 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利用好“世界家庭医生日”、重阳节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社会认同感和群众感受度。

  发展机遇

  一.智慧医疗平台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政策大力推动“互联网 +” 签约服务以及居民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智慧医疗平台开发与运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企业可依据政策导向,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致力于打造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为便捷、数据安全更有保障的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通过集成在线签约、健康咨询、预约转诊、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多元化功能模块,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切实满足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的在线互动以及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加强与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对接与数据共享,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协同性与连贯性,从而在智慧医疗平台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业务的快速扩张与持续增长。

  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政策对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居民健康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需求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愈发广阔。相关企业可深入聚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场景,积极研发并推广应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制定工具、疾病预测模型等创新性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居民健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精准分析,为家庭医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居民健康状况洞察,助力其精准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策略与干预措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医疗服务过程的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为政策制定者、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持续优化与改进,从而在医疗科技市场中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

  三.可穿戴设备与远程监测设备市场潜力巨大。政策强调对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的优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行动不便者、长期卧床者等,是最需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这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健康评估、健康管理服务等,这使得可穿戴设备与远程监测设备的应用需求大幅增加。医疗科技企业可紧抓这一市场机遇,加大在可穿戴设备与远程监测设备研发领域的投入力度,致力于开发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长续航以及良好用户体验的创新产品。例如,研发具备实时心率、血压、血糖监测功能以及跌倒自动报警、定位追踪等特殊功能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以及适用于家庭环境的远程心电监测仪、远程胎心仪、智能体脂秤等远程监测设备,实现对居民健康数据的实时、连续采集与远程传输。同时,积极构建完善的远程监测服务平台,配套提供专业的数据分析、健康预警以及医疗咨询服务,为家庭医生开展远程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有力工具支持,满足居民对便捷、实时健康管理服务的迫切需求,进一步拓展可穿戴设备与远程监测设备市场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在医疗物联网领域实现快速发展与突破。

  我国健康科技产业已从高速发展转向转型深化阶段。据《2025毕马威首届中国健康科技企业50报告》指出,健康科技产业市场规模将在2027年达到3000亿元。其中,AI制药市场预计在2027年达到35.2亿元,医疗科技市场规模在2024年已突破百亿,医保科技市场规模则更大,预计2026年将突破千亿元。未来,国产替代、企业出海、精准医疗、AI大模型深度融合及居家智慧康养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尽管产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科研投入相对较低、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支付体系尚需完善等多重挑战。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