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声益语】朱凯:周口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痛风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了解其高危因素对预防和规范管理意义重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周口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朱凯来到演播室,为我们深入解读痛风的高危因素等相关知识。?
首先,欢迎朱主任的到来,您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主任: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医声益语科普访谈节目
Q1:朱主任,首先想请您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痛风在我国的发病现状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了解痛风的高危因素十分重要呢??
主任:痛风在我国发病形式不容乐观,痛风患者总数已突破1,8亿,患病群体庞大且日益年轻化,30随以下患者占比激增,这个与年轻人饮食结构失衡、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同时痛风也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了解痛风的高危因素是对痛风进行有效预防、早期干预河科学管理的基石,痛风发作非常痛苦,但其本质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从源头预防,可以防患于未然,不知风险,则防不胜防,了解风险就能主动规避。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最好,代价最小,同时也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实现科学管理。了解痛风的高危因素本质上是把健康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Q2:我们知道饮食与很多疾病相关,那在痛风方面,哪些饮食习惯属于高危因素呢?比如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与痛风发作有怎样的关联??
主任:高嘌呤饮食是最直接、最明确的危险因素。具体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肝、肾、脑、心等。部分海鲜、肉汤/火锅汤:因为肉类中的嘌呤极易溶于水,长时间熬制的肉汤、鸡汤、鱼汤以及火锅涮煮后的汤底,嘌呤含量极高。经常饮酒:酒精是诱发痛风独立且强烈的危险因素。其中啤酒风险最高,因为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来自啤酒花),且酒精代谢会促进尿酸生成并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白酒:同样会抑制尿酸排泄。葡萄酒:相比之下风险稍低,但仍需严格控制。
大量摄入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糖在体内代谢会直接加速尿酸合成,同时导致胰岛素抵抗,间接减少尿酸排泄。碳酸饮料会造成人体内酸性环境,促进尿酸盐的沉淀,诱发痛风发作,
4. 饮食习惯不佳:如暴饮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容易导致嘌呤、糖等摄入超标,引发尿酸水平骤升。而过度节食或饥饿:快速减肥或饥饿会导致身体组织分解,产生大量的内源性嘌呤,同样会引起血尿酸升高。
5. ?高嘌呤饮食是启动痛风发作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扳机”。对于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来说,一顿高嘌呤大餐很可能就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诱发一次痛不欲生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Q3:除了饮食,个体的身体状况会不会影响痛风的发病风险?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它们和痛风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主任:?然有影响,而且影响非常巨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不仅仅是痛风的“伙伴”,它们与痛风共享同一土壤——代谢综合征,彼此之间存在深刻的病理生理联系,会显著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和发作频率。
Q4:现在很多人有饮酒的习惯,那么饮酒与痛风的发病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密切联系?不同种类的酒对痛风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呢??
主任:酒精是诱发痛风独立且强烈的危险因素。其中啤酒风险最高,因为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来自啤酒花),且酒精代谢会促进尿酸生成并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白酒:同样会抑制尿酸排泄。葡萄酒:相比之下风险稍低,但仍需严格控制。
?
Q5:生活作息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方面,在生活习惯上,哪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痛风的几率?比如熬夜、缺乏运动等。?
主任:?然有影响。生活作息方面的不良习惯是除了饮食之外,导致痛风发作的非常重要且常见的诱因。许多患者严格忌口却仍然发作,问题往往就出在作息上。
比如熬夜与睡眠不足可以导致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肾脏的血流量,可能减少尿酸在夜间的排泄。饮水不足导致尿量减少,血液中的尿酸无法被有效稀释,浓度升高。尿酸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尿量不足,减少了尿酸的排出。建议保证每日饮水量2000-3000毫升(白开水、苏打水为佳)。剧烈运动或突然的大量运动导致乳酸堆积,新陈代谢加快,尿酸产生增加,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尿酸浓度增高。受凉或低温环境酸盐的溶解度会降低。当四肢末端(如脚趾)关节温度较低时,尿酸盐更容易析出形成结晶。所以这就是痛风常常在夜间、秋冬季节或空调温度过低时,首先在脚趾(离心脏最远、温度最低)发作的原因。
Q6:有些人群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需要长期服药,某些药物的使用会不会对痛风的发生产生影响呢??
主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见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某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确实会对痛风的发生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有些药物会升高尿酸、诱发或加重痛风的发作。如利尿剂(特别是噻嗪类利尿剂)许多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呋塞米(速尿) 等。会减少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升高,从而诱发痛风。阿司匹林情况比较特殊: 大剂量阿司匹林(>3g/天)实际上会促进尿酸排泄。但小剂量阿司匹林(75-325mg/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会轻度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导致血尿酸水平轻微升高。部分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 和 乙胺丁醇 会严重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导致血尿酸显著升高,我们在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需要使用这些药物时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Q7:对于曾经有过痛风发作史的患者,他们在日常中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来降低复发风险呢??
主任:?对于曾经有过痛风发作史的患者来说,预防复发是日常健康管理的核心目标。这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管理和定期监测。一、 是“管住嘴”,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多吃:新鲜蔬菜、低脂或脱脂牛奶。坚决避免:含糖饮料(可乐、果汁等)、甜点、蜂蜜等。绝对禁酒,所有酒类:包括白酒、红酒、黄酒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尿酸代谢。二、 “养成好习惯”。1. 大量饮水:可以稀释尿液,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减少尿路结石风险。每日饮水量保证在2000毫升以上。白开水、苏打水(弱碱性,有助于碱化尿液)最好。
2. 控制体重:肥胖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减重可以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3. 规律运动:推荐: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或无氧运动(如快速冲刺、撸铁),可能引起发作。注意运动后补水。三、 是“遵医嘱”,一般要求血尿酸长期稳定在 < 360 μmol/L;如果有痛风石或频繁发作,目标应更严格,< 300 μmol/L。降尿酸药物需要长期服药,切勿自行停药,会导致尿酸反弹,再次引发急性发作。急性期不要开始服用或调整降尿酸药的剂量,否则可能加重病情或延长病程。应等急性炎症完全缓解后(通常1-2周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调整。
Q8:最后,能不能请您给广大群众总结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痛风的核心要点?
主任:?预防痛风复发的“四大支柱”:1. 低嘌呤饮食,戒酒戒糖:管住源头。
2. 多喝水,控体重,适运动:促进排泄,改善代谢。
3. 遵医嘱,长期服药:核心关键,控制病根。
4. 定期复查,综合管理:监测效果,防范复发风险。
结尾语?
非常感谢朱主任的精彩分享,通过今天的节目我们对痛风的高危因素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重视痛风的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好相关监测。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公益支持:齐鲁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