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心脏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注意可能是冠心病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   
2025-08-26  健康大河南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相关死亡人数超过百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学会如何科学应对这个“沉默杀手”。

  一、要当心,

  冠心病并非只找老年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因斑块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如今它不再是“老年病”,30-40岁患者也越来越常见。

  高危人群包括:吸烟者;“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有家族史的人;长期压力大、常熬夜、少运动者。

  二、别忽视,

  心脏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

  冠心病症状易被误当作胃病或颈椎病,下面这些表现要警惕:

  最典型是心绞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痛,可蔓延至左肩、左臂,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但很多人症状不典型,可能只是胸闷、气短、容易累,一活动就加重。也有人出现“牙痛”“胃痛”,检查却没问题;或夜间突然憋醒,坐起来才能好转。

  三、确诊后,

  治疗方式有哪些?

  治疗主要有三种:药物、介入(支架)和外科手术(搭桥),需根据病情选择。

  药物治疗是基础,需长期坚持。包括抗血小板药(防血栓)、他汀类(降脂、稳斑块)、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脏负担)和硝酸酯类(缓解心绞痛)。

  如果血管狭窄超70%,且药物效果不好,可考虑放支架或搭桥。支架适合血管病变较少者,创伤小、恢复快;搭桥则适合多支血管病变或合并糖尿病等更复杂情况。

  四、术后管理是关键,

  良好习惯不能少

  做完手术并非一劳永逸,坚持术后管理非常重要。

  一定要遵医嘱服药,尤其是抗血小板药,擅自停药可能引发血栓。同时要保持健康生活:饮食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坚决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劳。

  术后1、3、6个月记得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等指标,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

  虽然冠心病凶险,但只要我们早发现、早治疗、好好管理,就能有效控制,享受健康生活。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心脏健康,远离这颗“沉默杀手”。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