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国家疾控局在全国多地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应用试点

发布时间:2025-10-27  来源:   
2025-10-27  健康大河南

  此前,郑州疾控观察发布文章“医院未按规定报告丙肝被处罚:首诊医师忙于抢救忘记了?”里面提到涉事医院医生李某为当天入院患者张某,申请了传染病筛查项目的检查,检验科出具的检验结果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李某是患者张某的首诊医生,因忙于抢救张某,忽略了对其申请HCV RNA的检测……

  一方面,传染病防控的确是大事,一方面医生有时候忙于救人,确实是太忙,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粉丝表示,电脑系统自动上报不就好了……这个还真有,目前正在部分省市展开试点。

  2024年以来,国家疾控局在全国多地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应用试点,可主动从患者电子病历中提取并分析各类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实现主动监测与预警上报,并计划通过两年的时间,实现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全覆盖。

  那么,什么是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同传统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方式相比,该软件有什么样的优势?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

  “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是一种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式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通过AI技术加持,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动态感知的主动监测与预警上报。

  2024年以来,国家疾控局在全国多地部署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以下简称“国家前置软件”)应用试点,推动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从“被动监测”转向“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

  据介绍,国家前置软件部署在医疗机构后,可主动从患者电子病历中提取并分析各类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包括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疾病诊断、用药信息等,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时评估患者风险,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变化和传播趋势,实现动态感知的主动监测与预警上报。

  国家前置软件试点,不是简单地“把软件部署下去、把数据采集上来”,而是以国家前置软件为纽带,实现传染病监测预警的“医防协同”,让临床医生与公共卫生医生协同作战。

  国家前置软件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因人工上报带来的监测报告时效性及监测数据准确性下降等问题。只要临床医生下达传染病诊断,国家前置软件就可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抓取相关信息,经公共卫生医生审核后,自动上报;而且国家前置软件可以根据抓取的数据生成统计图和趋势图,将公共卫生医生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用于提升上报质量和疫情监测。

  为什么要部署监测预警前置软件

  在传统的传染病上报流程中,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报告终端,放置在医院负责传染病上报的部门,如防保科或公共卫生科等。

  临床医生在接诊过程发现传染病病例时,需要先从HIS、电子病历系统中找到患者相关信息,转录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纸质或电子版)后,再传递给防保科医生,然后由防保科医生通过报告终端,再次手工转录并上报。

  这个过程存在多种弊端,最常见的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医师因忙于工作不能及时上报导致一些后果,轻则没有造成传染,相关人员受到处罚,重则造成院内感染,甚至更严重……

  传统的传染病监测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报告,这种模式容易受到医生主观判断的影响,且可能因医生的疏忽或经验不足,导致漏报或误报。

  由于需要人工收集和报告数据,从病例确诊到报告给疾控部门,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会影响到疫情应对的及时性。

  手工录入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如信息录入不完整、错误等,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传统模式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包括病例的追踪、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增加了公共卫生体系的负担。

  针对这些问题,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进行创新和改进,可以实现智能化主动监测、快速上报,提升数据准确性。

  主动监测预警 智能“快速上报”

  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的核心功能有四方面:

  主动监测与预警: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一经部署,即能够主动从患者的电子病历中提取和分析各类与传染病相关的数据,如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疾病诊断、用药信息等。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时评估患者风险,及时发现疫情的异常变化和传播趋势。

  智能“快速上报”:软件内置了能够从原始EMR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的工具。一旦临床医生做出传染病诊断,软件即自动对该病例数据进行后结构化提取,生成报告卡信息,并智能触发“患者信息补全”功能,由防保科医生审核确认后,即可迅速上报。

  闭环监测:软件设置了“待确诊”标签功能,提醒医生对检出病原阳性病例进一步做出明确诊断。同时,软件重点关注门急诊病历、检验检查结果、用药信息等数据,能够实时监测与识别关键信息,并与患者数据进行匹配。一旦发生“待确诊”病例的病原检测呈“阳性”、处方出现特殊用药等情况,将智能触发“病例追踪复诊提醒”功能,提醒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

  全病程管理:当已确诊或高风险的传染病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时,软件将通过深度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和动态风险评估规则库,进行智能风险识别,触发预警机制,提醒医疗机构启动传染病排查工作流程。

  从2024年3月开始,多省市已经陆续开展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集成部署应用试点。作为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之间的“纽带”,该软件实现了传染病监测预警从“垂直条线”走向“医防协同”,促进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防控法定职责,加强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紧密合作,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医疗机构要以部署国家前置软件为抓手,一方面强化自身履行传染病早期监测预警的公共卫生职责,另一方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数据质控管理等能力,争取早日全面实现传染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变革。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