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县域联盟肿瘤研讨会平舆站”成功举办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话县域肿瘤防治未来
下午15时,研讨会正式启幕。平舆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代国华教授、平舆县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冯广辉教授、平舆县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孙孟春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丁权教授受邀担任特邀主席,平舆县人民医院及县域内肿瘤领域医护人员齐聚一堂,现场学术氛围热烈而庄重。
会议伊始,丁权教授、代国华教授、冯广辉教授、孙孟春教授共同发表大会主席致辞。他们强调,县域是肿瘤防治的“最后一公里”,提升县域肿瘤诊疗水平对改善基层患者预后、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关键意义;县域医院是肿瘤患者首诊的重要场所,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规范性、前沿知识掌握度,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
学术环节:多维交流 深耕肿瘤诊疗前沿与实践
在首个学术环节,闫相涛教授分享《贝莫苏拜单抗及安罗替尼在肺癌领域最新数据解读》。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王义法教授、赵凤娥教授、汪兰芳教授、马鸿鸣教授、秦华威教授等多位临床医生围绕药物选择、耐药处理等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向森教授、柏龙教授主持该环节,他们指出,肺癌是县域高发肿瘤之一,及时掌握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优化肺癌诊疗方案、提升患者生存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紧接着,余岩岩教授分享一例“小细胞肺癌病例”。从患者初诊、分期、治疗策略制定到疗效评估,逐步剖析诊疗过程中的难点与决策依据。互动环节中,张九元教授、牛永光教授、徐猛教授等医生踊跃发言,就免疫治疗时机、放疗介入节点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刘银堂教授、冯俊玲教授主持该环节,指出小细胞肺癌的恶性程度高、进展快,病例分享能帮助基层医生更直观地掌握其诊疗要点,提升临床决策的准确性。
在食管癌专题部分,贾佳娜教授作了题为《抗血管生成药物在特殊类型的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互动环节中,孔明教授、王彩霞教授、李佰儒教授、王威教授峰等医生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就药物联合方案、患者耐受性、疗效评估标准等问题与讲者展开深度对话。
贾宝山教授主持此环节,强调食管癌在我国县域的高发病率现状,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基层医生需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随后,朱梅景教授分享了一例“晚期食管癌病例”,从初诊到多线治疗,全面呈现了患者在综合治疗策略下的病情演变与生存获益。在徐腾飞教授、崔月分教授、冯慧珍教授、李克文教授等医生的积极参与下,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观点碰撞不断。
尹建宏教授、孙孟春教授主持该环节,强调MDT模式在晚期肿瘤诊疗中的重要性,基层医院需逐步探索并推广该模式,以提升复杂病例的诊疗质量。

结语:薪火相传 共筑县域肿瘤防治新格局
研讨会在代国华教授、冯广辉教授的会议总结中圆满落幕。两位主席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会议内容紧扣县域肿瘤诊疗需求,既有前沿学术理论的深度解读,又有临床实战经验的鲜活分享,实现了学术价值与临床实用性的有机统一。

“生命之光-县域联盟肿瘤研讨会”平舆站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学术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更是县域肿瘤防治事业发展的一次有力助推。通过这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生得以接触前沿理念、掌握实用技能,从而为县域肿瘤患者提供更规范、更精准、更温暖的医疗服务。
未来,随着“县域联盟”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点点星光终将汇成璀璨星河,照亮中国县域肿瘤防治的崭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