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门统药店全部参加集采,中选药品不得强行搭售或捆绑销售

发布时间:2025-07-09  来源:   
2025-07-09  健康大河南

  近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进一步扩大集采政策覆盖面促进集采药品进基层医疗机构、进民营医疗机构、进零售药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门诊统筹药店原则上需要参加集采。

  01

  河北:门统药店全部参加集采

  中选药品不得强行搭售或捆绑销售

  根据《通知》原文,集采药品“三进”覆盖的医药机构范围为:一是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等。二是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药店。医保定点民营医疗机构、门诊统筹药店按照定点协议管理要求原则上参加集采。三是医保定点零售药店。鼓励并引导定点零售药店参加集采,并配备一定数量集采药品。

  集采药品“三进”的药品品种范围为河北省执行的集采中选药品。重点是公众常用的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对于集采品种配备数量,零售药店应达到50种、民营综合型三级医院应达到80种、其他民营医院应达到50种。

  至于业内人士关心的价格政策,按照《河北省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实施方案》规定,医保定点医药机构销售集采药品应执行所在地区医保定点服务协议要求,鼓励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含门诊统筹药店)按不高于中选价销售集采药品。

  总体价格水平不高于本统筹区定点药店量价比较指数的药店,也可适当加价销售,具体按照服务协议规定执行。定点零售药店销售集采药品时,实行“双标签”制,在价格标签上同时标明集采中选价格和销售价格。

  此外,参与报量并签订了集采三方协议的定点医药机构,应按协议采购中选产品,按时完成约定采购量。销售集采中选药品时不得强行搭售或捆绑销售其他产品。

  02

  政策制定有异同

  多地集采药品进药店已见成效

  自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明确鼓励各省份推动集采药品进零售药店以来,多个省份目前已开展行动。据不完全统计,浙江、海南、辽宁、甘肃、江西、湖南、陕西、重庆、新疆、湖北、河北、内蒙古等均已有序推进。

  随着“三进”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更多地区铺开,各地政策也呈现出一些共性与个性。

  在价格机制上,各省政策差异明显。江苏、甘肃兰州等地坚持“零差价”销售集采药品;而浙江、湖南、江西、陕西等地则允许药店合理加价销售。浙江方案明确“定点零售药店的集采药品销售价格,可按一定比例加价销售”,同时要求线上平台销售价格与线下一致。

  在管理模式上,专区专柜、明码标价成为标配。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实施“五统一”标准:统一药店标识、专区专柜、价格公示、制度上墙和监督管理。浙江则推行“四统一”,要求设置销售专柜、采用双标签公示价格(中选价和销售价)、统一价格承诺、公布咨询投诉电话。

  在药品配备方面,大部分地区要求定点零售药店配备集采药品数量原则上不少于50种,连锁药店以设区市为单位配齐。

  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地区已有明显进展。例如,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医保局于2025年2月发文,严格按照标准筛选、确定了首批57家试点药店,本次进药店的集采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集采药品品规目录达到182种品规,打通了集采药品落地“最后一公里”。

  人民网2024年9月的公开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集采药品进药店”工作已经落地江西省萍乡市73家连锁零售药店,每家药店集采药品配备数量达到50-100余个品种,集采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同时,各个集采药店销售量呈较大幅度增长,销售总额稳步增长,其中单日最高增长60%。

  03

  对药店影响几何?

  趋势之下,合规成本上升是药店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满足通过省级平台采购等政策要求,药店或需投入资金升级信息化系统,以实现与医保平台和省级采购平台的对接。同时,设立集采药品专区、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药品管理等,都在短期内增加了运营成本。

  在利润方面,集采药品价格透明度高,市场竞争激烈。虽然部分地区允许药店适当加价销售,但实际操作中,加价空间有限。若按中选价销售,药店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尤其是对于一些原本依赖药品差价盈利的药店而言,冲击较大。

  从长期来看,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供应链进一步集中。连锁药店凭借规模优势、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基础,更易适应政策要求。而中小单体药店则面临巨大挑战,可能被迫转型聚焦细分赛道,如专注于慢病管理药房,或选择加盟连锁品牌,借助连锁的资源和优势来提升竞争力。

  从另一角度来说,集采药品可以引流。集采药尽管利润低,但患者会因此到店,带来一定客流。这样的获客成本对药店来说是比较有性价比的。当顾客到店之后,再围绕其健康需求挖掘其他盈利点。这也需要药店思考,如何在产品布局上做加法,例如引进药妆、个人护理、食品饮料、健康食品、生活用品、宠物用品等品类,更好、更多、更精准地触达顾客需求,但具体情况要视主要客源等因素而定。

  多元化发展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药店经营的第二增长曲线。未来,中国药店是否会向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综合性医药零售业态靠近,甚至成为其中一员,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