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对话儿科好医生 > 正文

对话儿科专家苗萍:孩子喜欢挤眼睛、噘嘴、摇头?可能是得了这个病!专家提醒:勿轻视,早治疗

发布时间:2019-02-22  来源:   
2019-02-22  健康大河南

 

  主持人开场:常常有身边的家长对于儿子或女儿总是喜欢挤眼睛、噘嘴、摇头、清嗓子的行为,认为孩子仅仅是不合群、好动、不听话、故意搞乱、“坏毛病”等,但实际往往不是这样,这些行为表明孩子很可能得了小儿抽动症。那小儿抽动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该怎么治疗呢?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苗萍,请她来给我们讲一讲怎么治疗小儿抽动症。

 

  问题一:苗主任,前面我们提到的,小儿抽动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小儿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起病年龄为2~21岁,以5~10岁最多见,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而后波及躯干或四肢;面部抽动表现为不自主眨眼、皱眉、张口、伸舌、抿嘴、皱鼻等。头颈肩部抽动表现为点头、仰头、摇头、斜颈、耸肩等。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握拳、甩手、举臂等。下肢抽动表现为踢腿、蹬足等。躯干抽动表现为挺胸、收腹、弯腰等。还可以出现发声性抽动,反复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等,甚至出现不自主骂人。病情较轻的患儿经心理疏导或行为干预后可短时间自愈;病情较顽固的患儿,不仅需要长时间服药,而且症状可延续数年甚至持续终身,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所以,如果发现小儿有上面提到的某些行为,并不是许多家长认为的“坏习惯、坏毛病”,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问题二:听完您的讲解,让我们对这一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很多家长想知道,这一疾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①神经生物学因素:研究显示纹状体多巴胺能受体激活会产生刻板行为,一些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纹状体内具有更多的多巴胺能神经分布。

  ②遗传因素:抽动障碍具有遗传性,在家族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有10%-15%也被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有20%被诊断为抽动障碍。

  ③感染相关性免疫因素:最近研究显示A族β-溶血型链球菌与抽动症发生有关。提出个体抗链球菌抗体与链球菌抗原的交叉反应作用于基底神经节,是导致抽动障碍的原因。

  ④环境因素:比如看紧张、恐怖的电视、玩电子游戏、考试前后、家庭发生变故等,患儿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兴奋、刺激,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某些儿童平常生活习惯较差,喜欢喝饮料,吃零食,家长喜欢带孩子吃“大餐”等,这些食品含有较多的添加剂,可竞争神经受体,出现抽动症状;学龄儿童学习压力过大,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过度责备;或家庭不和谐,感情上受到忽视,长期处于紧张气氛,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

  ⑤其他因素:可由某些如感冒、鼻炎、眼结膜炎等躯体病造成局部不适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或服用某些中枢神经兴奋剂,使一些具有潜在抽动倾向的儿童诱发抽动发作。

  问题三:其实很多家长在不了解这一疾病的时候,会把它当做“沙眼”、“咽炎”来治,最终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那么,家长要怎么识别早期小儿抽动症呢?

  早期确实很难识别,但小儿抽动症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减轻和加重因素,如果儿童出现抽动症状,在精神高度集中或放松时减轻,夜眠后消失,在精神紧张或焦虑时加重,也就是说抽动症症状会时轻时重。或者早期按“沙眼”、“咽炎”治疗后症状不缓解,需要警惕儿童抽动症的可能,应到医院进行专业性的诊断。

  依据患儿抽动症状及相关共患精神行为表现进行诊断,详细询问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前提,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精神检查;可选择的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排除癫痫;头颅CT或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检查主要在于排除基底核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心理行为测验目的在于评估共患病(如ADHD)及排除其他疾病;血液检测在于排除肝豆状核变性、风湿性舞蹈病、链球菌感染等疾病。抽动症的辅助检查结果一般无特征性异常,主要为了鉴别诊断。

  问题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的行为,一定要引起重视了。苗主任,小儿抽动症有没有可能痊愈呢?

  小儿抽动症总体预后相对良好,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需在18岁青春期过后评估其预后。

  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抽动症分轻、中、重型。轻度的抽动症状较轻,不影响儿童学习、生活及社交,通过非药物治疗,患儿可自愈;中度的抽动症状较重,对患儿生活、学习及社交影响较小,可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加药物治疗,可痊愈;重度的抽动症状重且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及社交,治疗上采用综合疗法,如行为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治疗一般需要1-2年,停药后症状可能再发或加重,此时应恢复用药和加大剂量。重症抽动有一部分症状迁延数年或伴随终身。

  问题五:原来轻度的小儿抽动症患者有自愈的可能,那严重的患儿没有及时治疗,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大部分抽动症患儿成年后能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少部分患者抽动症状迁延或因共患病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抽动症患儿到成年期的3种结局。近半数患者病情完全缓解;30一50%的患者病情减轻;5一10%的患者一直迁延至成年或终生,病情无变化或加重,可因抽动症状或共患病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抽动症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家族史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

  抽动症若早期没有治疗,到后期可能会伴多种行为障碍,即“共患病”,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暴怒发作等。其中共患多动症最常见。抽动症共患病越多,病情越严重。共患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患儿学习、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及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给治疗和管理增添诸多困难。

  抽动障碍儿童病情的严重性通常在进入成年期而减轻,但共患病也许持续及造成更多功能的损害。如果有共患的多动症、强迫症等心理性疾病,会消极地影响抽动症患者的长期结果。所以抽动症的治疗不仅是针对抽动本身,更应当着眼于共患病的治疗

  问题六:说到这里,孩子抽动症发作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

  患儿的父母应了解此病的性质及相对良好的预后,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给于过多的关注,这样可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父母应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指导孩子通过肢体有目的活动和思维的转移而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负性消退,即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多数病人经过数月后症状会自然消失。

  问题七:小儿抽动症和心理因素有关吗,您能给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兴奋、焦虑、紧张、惊吓等心理因素可加重抽动症状, 而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等因素可使症状减轻。另外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儿童在学校、社会中遇到的各种心理事件等均会影响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所以小儿抽动症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生活中,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疏导,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出现精神行为障碍影响小儿健康。

  问题八:对于小儿抽动症有了解的家长知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服用精神类药物,但可能有一定的副作用。您治疗小儿抽动症有什么好方法吗?

  除药物治疗外,对于轻症、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可以行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支持治疗和行为干预,包括:

  ①消除诱因:短暂性抽动障碍中,特别是抽动时间不长的患儿,往往不难寻找出诱因。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节目、玩游戏、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因此,寻找诱因并消除它至关重要,也是从根源上对抽动症的治疗。如各种矛盾的调整,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对属于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找出正确对待的办法。

  ②习惯逆转与认知行为疗法:习惯逆转训练是抽动症的一线行为治疗方法,与患儿讨论并让其练习如何在抽动发作时实施对抗反应。认知行为疗法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治疗者与患者一起分析抽动的害处,并找出与发作次数有关的因素,然后让患者对着镜子做各种抽动动作,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问题。也可配合进行松弛训练,或让患者每天自我监测抽动动作,动员患者家庭成员予以支持等等。该方法能有效控制或消除儿童或成人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如吮拇指、痉挛性斜颈、咬手指、伸舌、过多眨眼和强迫性拔发等。对于有治疗主动性的患者特别有效。

  例子:让孩子站在镜子前5-10分钟观察自己的动作,让他理解自己的抽动是如何开始,是什么样的症状。可以让他一边观察一边记录一下抽动的次数。让孩子对镜子做缓慢的,与抽动相同的动作。比如眨眼的孩子,慢慢的将眼睛闭上,保持5秒再慢慢睁开,面部抽动的孩子,慢慢地展开一个笑容,停5秒,在慢慢的复原,摇头的孩子慢慢将头偏向一侧,停5秒,再慢慢转向另一侧。每天做5-10分钟,刚开始时要在父母指导下做。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会动作都要要及时给孩子鼓励。并且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问题九:据了解,小儿抽动症易反复,改善预后要注意哪些问题,您能介绍一下吗?

  一般来说,小儿抽动症易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我们做好以下几点,可减少发作,增加自愈可能性。

  ①观察症状 每天认真观察患儿抽动所发作的部位、形式、频率、强度、发声变化等,要做出详细的记录,便于作为诊断疗效的依据,根据病情症状及时调整,也能了解掌握引起抽动症状加重或减轻因素,并能注意观察到抽动有无发作先兆或诱因等;

  ②日常生活 应合理安排抽动症患儿的日常生活,做到生活要有规律性,对每天的作息时间最好要固定下来,便于养成习惯,患儿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调节饮食习惯,不喝饮料、不吃零食等含有较多添加剂的食物,多吃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③居住环境 患儿居室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噪音,噪音会打扰大脑神经系统生理功能,可使人疲倦、情绪紧张,不安,影响睡眠。睡眠不好,会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抽动症儿童存在神经系统紊乱,如长期噪音干扰,会诱发抽动或加重抽动症状;

  ④教育 对抽动症儿童的管理教育,应该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正常管理和教育,教育方式应以耐心说服,讲道理,引导为主,不能打骂和体罚患儿要避免玩电脑或电子游戏,不要看惊险刺激恐怖的电视电影,以免精神过度紧张会诱发抽动或加重症状,对秽语儿童要正确指导文明用语;

  ⑤ 学习 抽动症儿童的智力发育和普通儿童基本是相同的。抽动症对智力一般不会受影响,患儿可以正常上学学习。但要避免学习压力过重,父母不要对患儿期望值过高,做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不要勉强患儿做一些极为反感的事情,不能要求患儿学习成绩达到什么水平,各门功课达到什么分数,更不能强求患儿参加额外的补课、参加各种补习班。当患儿抽动症状发作厉害频繁,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用药又不能控制时,可休学一段时间,待症状减轻或基本控制后在继续上学;

  ⑥心理 家长要充分认识儿童抽动症的特点,应对抽动症患儿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多表扬鼓励,耐心的了解患儿的心理活动,父母对患儿绝不能表现出不耐烦和焦虑神情,患儿精神状态不好时,发脾气时不要激惹他 ,更不要训斥打骂,要耐心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父母多亲近患病孩子,多交流沟通,不与患儿谈不愉快的事情,以保证患儿的情绪稳定,平时要多关心照顾,合理安排生活,当患儿犯了错误时,家长不能打骂孩子,要细心开导,耐心说服,以使患儿的情绪平稳,顺从,让患儿感到生活安全愉快,消除自卑感,有利缓解抽动症状;

  主持人结语:非常感谢苗主任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小儿抽动症的相关知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的表现,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好的,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