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名医对话】李乐、白晗、李双霞:提升免疫 安全过冬——冬季儿童常见疾病的调护
健康大河南讯:欢迎收看由仲景宛西制药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联合播出的【仲景名医对话】节目。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很多人,特别有孩子的很多家庭,又多了几分紧张,抗疫专家张文宏主任的一句话我们都还记得:最好的治疗是免疫力。那如何提升免疫力呢,特别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如何才能少生病呢?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李乐、白晗,护士李双霞做客演播室,一起为宝妈们解读一下,如何中西结合增强患儿抗病能力,为患儿健康保驾护航。
本期要点:
问题一:李医生,最近门诊情况怎么样,为什么一到这个季节,就有这么多的孩子生病呢?
李乐:主持人好,最近门诊量仍然比较大,大部分孩子仍然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都知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是我们儿科门诊就诊率较高的疾病。为什么一到冬季,那么多的孩子生病呢?
除了跟孩子年龄小,免疫系统不健全以外,与冬令时节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
1. 冬季寒冷,人们集中在室内环境的机会较多,彼此增加了接触的机会。
2. 冬季,人们为了防寒,室内的门窗紧闭,空气不对流,也容易互相传染。
3. 大部分病毒细菌的特性都喜欢阴暗潮湿,怕见阳关,冬季日照时间少,有利于病毒细菌的生存与传播。
4. 冬季三九季节来临,突然降温,也是冬季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呼吸道容易受寒冷刺激。寒冷也是很多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问题二:咳嗽、流鼻涕、肠胃问题,这几种疾病几乎每个孩子都遇到过,但是有些孩子就会特别的反复,为什么呢?为什么有些孩子体质好,有些孩子体质差呢?一个孩子体质的好坏,都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白晗:好的,谢谢主持人,门诊上一些孩子,总是反复生病,咳嗽,流鼻涕,不消化,大便不调,甚至有的孩子表现为反复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发作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这种疾病多出现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根据患儿的年龄,呼吸道感染的部位不同,反复感染的次数定义也是不同的。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0-2岁婴幼儿超过每年7次,3-5岁儿童超过每年6次,6-14岁儿童超过每年5次,定义为反复感染。
对于下呼吸道感染而言,0-2岁的婴幼儿超过3次/年,3-14岁超过2次/年,就可以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另外呢,每2次呼吸道感染的间隔时间至少要间隔7天。
有的孩子体质好,有的孩子体质不好,体质是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孩子患有某些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身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某些慢性疾病,都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交叉感染、喂养方式、营养跟不上,不注意保暖等环境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滥用抗生素: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生病就赶紧给他吃抗生素类的药物,使宝宝产生耐药性,将孩子身体的平衡打乱。或者擅自使用激素:有的家长因为总是希望孩子的病赶快好起来,便给孩子使用激素,长此使用激素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免疫力。缺乏微量元素:如果孩子长时间营养不全面,缺乏钙、铁、锌等微量元素,也会引起孩子营养不良,从而造成抵抗力下降。如环境不洁净: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或者被动吸入二手烟,大量不洁的空气被宝宝吸入,从而影响了肺部功能。
除此以外呢,体质的强弱也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有很大影响。举个例子,同样的肺炎,有的孩子病程短,治疗及时,预后好,有的孩子 发热、咳嗽 、喘息、心肌损害、胃肠功能受损,并发症较多,病情缠绵难愈。因此,当儿童处于疾病期,就要积极治疗疾病,处于缓解期,就要以预防调护为主。
问题三:对孩子日常的健康管理,应该是比生病了再去治病更好,在孩子的健康管理方面,中医有哪些好的方法呢,请护士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李双霞:我们中医讲究未病先防,也就是目前的治未病。所以我们对于孩子要做好没病防病,有病治疗,病后调理。也是指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即防微杜渐的意思。中医无论在预防或治疗疾病方面都经历了几千年的磨历,积累了大量的防病和治病的丰富经验及方法。我们中医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中医在孩子健康管理方面优势显著。
1饮食起居;婴幼儿来讲,肠道母乳喂养和科学喂养。吃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多,硬则生病。对婴儿最好完全母乳喂养,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周岁断奶后要培养孩子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饭菜要荤素搭配,粗细粮混吃,甜咸适中。由于小儿代谢生长旺盛,要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多吃些蛋类、瘦肉、鱼类和乳类制品。还要给孩子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B及C,如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青菜、五谷杂粮等,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冬季给穿衣要适宜,外出最好带上、围巾、口罩;但不适合穿的太厚,孩子活动后要及时换下汗湿的衣服,以免着凉;晚上睡觉盖合适的被子,不要因为被子太薄而感冒,也不要因为被子太厚造成孩子踢被。 此外,冬季要特别注意给孩子做好脚部保暖。总而言之:适应自然变化,我们常说“四季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另外呢,合理作息,早睡,早起。
2 中医食疗药膳:有些家长一道冬天就喜欢给孩子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误认为这样孩子会更结实,更健康。但是食物是有偏性的,一定的合理的膳食指导对孩子的健康是十分有利的。在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增加一些药膳,对他们的健康是大有帮助的。
3 运动管理:生命在于运动。其实躲在家里是暖和,但是却无法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呢,那么在冬天,我们应该要怎么来让孩子好好的锻炼身体呢?如果周末天气不错,建议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制定运动计划,如果没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在楼下每天能够畅快的玩耍,跳绳,跑步半个小时。小婴儿多出来适应适应结节更替。
(4)中医的养生调护:比如推拿、伏贴疗法、捏脊疗法等。
问题四:每个妈妈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生病,都想有一个抵抗力强的孩子,李老师,那您能不能从中医的角度,哪些类型的孩子抵抗力更强,什么是中医意义上的“正”,什么是“邪”?
李乐:谢谢主持人,这个问题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话题,我们说孩子最好的药物是自身的免疫力,也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正气。中医学的发病观认为,正气在发病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而作为反映正气盛衰特点的体质,往往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1.正气决定病证虚实
体质是正气盛衰的体现,因而决定着发病的倾向。一般来讲,体质强盛,则抗病力亦强,不易感邪发病;或虽被内外邪气所扰,病后易趋实证。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发病后易趋虚实夹杂证,或虚证。
2.正气决定易感某种病邪
不同的体质,精气阴阳盛衰有别,对某种病邪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的易发性。阳虚之体,每易感受寒邪;阴虚之质,每易感受热邪。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又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故易感外邪,或伤饮食或感邪后易热化生风,或易患生长发育障碍之疾。比如 脾虚的孩子容易患腹泻、呕吐、厌食、积滞。比如阳盛的体质,容易扁桃体炎、中耳炎、结膜炎等等。先天不足也是就我们说肾精不足的孩子,本身早产儿、多胎儿,脑发育不良孩子,往往合并一些佝偻病、贫血、心脏发育不良,生长发育障碍。
3.正气决定疾病的证候类型
感受相同的病邪,因个体体质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同感风寒之邪,卫气盛者,易形成表实证;卫气虚者,易为表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同感湿邪,阳盛之体易热化形成湿热证;阳虚者又易寒化为寒湿证,此谓“从化”。反之,若体质相同,虽感受不同的病邪,也可表现出相同的证候类型。如阳热体质无论感受热邪或寒邪,都可表现出热性的证候。举例:一些阳盛容易积食的孩子,受寒以后特别容易化热,转化风热证。临证用药特点,考虑外感风寒,内有蕴热。因此治疗当中,可以通过中药治疗纠正体质的偏颇。
除此以外,很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比如锌是人体内很多重要酶的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有催化作用,促进孩子生长发育与机体组织再生,并帮助孩子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维生素D\钙也参与免疫反应,我们适当关注孩子维生素D的摄入、钙的吸收。
问题五:很快就要进入三九严冬了,很多妈妈又带着孩子去贴三九贴了,三九贴对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有哪些作用呢?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呢?
白晗:提及三九贴,许多人以为只适用于老人,其实三九贴对孩子效果更突出。“三九”期间天气最为寒冷,人体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寒气更易侵袭人体,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同时也是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冬至节气后,选用具有辛散温通的药物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增加抗病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临床观察发现,患有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的小儿多有阳气不足,肺、脾、肾虚,遇冷着凉即发病,经短时间治疗后虽有好转,但稍有调护不慎,寒气就易趁虚而入,再次发病。这类孩子最适合三九贴。
小儿病理上具有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加之皮肤薄嫩,更易于药性透皮吸收,因此,小儿贴三九贴效果更加突出。
三九贴并非神丹妙药,不会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但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三九贴贵在坚持,一般连续3年为一疗程,疗程越长效果越好。2岁以上儿童连续贴敷3-5年,可有效调整机体免疫,减少感染发生。
问题六:我朋友家有个孩子,经常做推拿,感觉经常做推拿的孩子,好像确实生病少了,这是什么原因,是否推荐孩子经常做推拿?有没有哪些孩子不适合做推拿的呢?
李双霞:推拿这几年备受医生及家长关注,小儿推拿是非药物疗法,通过推拿小儿特定的穴位来防治疾病,可减少或避免小儿吃药、打针等药物疗法对躯体和器官的损害,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小儿推拿学是中医儿科学以及推拿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特定穴部施以特定的手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临床效果。
小儿推拿具有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是传统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饮食旺盛、发育正常等,按摩小儿身体的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一般来说,6岁以下孩子推拿效果是最好的,只要辨证准确,手法到位,效果立竿见影。9岁以上孩子则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按摩。或者局部脏腑点穴,但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手法不当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因此提醒大家还是要到正规医院治疗。同时,小儿推拿后要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在小儿哭闹时,要先安抚好小儿情绪再进行推拿;骨折、创伤性出血、皮肤破损、烧烫伤及危重病症等患儿不可进行推拿治疗。
问题七:除了推拿和三九天的贴敷,中医还有哪些可以提升孩子抵抗力的方法呢,李老师?
李乐:
1. 中药贴敷、止咳贴、厌食贴、便秘贴、等等可以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肺、脾功能。预防治疗疾病。
2. 中药封包:是中医的一种疗法,利用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盐袋、中药辛温发散、醒脾驱邪的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3耳穴压豆:耳穴压豆法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肥胖、遗尿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等功效。此法操作简便,每周1-2次,疗效独特且稳定。
4中药熏洗:首先,中药足浴能发汗,因此起到了祛邪排毒的作用。其次,中药足浴能活血。改善血液循环能让很多病得到缓解。再次,中药足浴能调节神经,起到通络止痛、消炎退肿、涩肠止泻、镇静解痉的作用,并且相对安全、无毒副作用。
5拔罐疗法、刮痧、热熨疗法: 拔罐、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本固元,需要注意安全操作。
以上这些常用的保健方法都可以多途径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问题八:其实很多孩子的问题,是家长喂出来的,从您的门诊上来看,都有哪些很多家长都会犯的喂养错误呢?这些错误的方法都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伤害,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白晗:的确、很多孩子的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很多家长常常容易在喂养方面出错。
常见的喂养不当有:零食过多、早餐缺失、洋快餐、重口味、晚餐过于丰盛、加餐、多餐,喂的过饱等。
这些做法容易造成脾胃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出现厌食、挑食等现象,会引发诸多与胃肠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一是导致营养不足,主要表现为消瘦、面色萎黄、面部白斑、皮肤干燥、头发不好,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二是表现为免疫力下降,孩子会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三是导致营养失衡,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多种微量元素的缺乏、异食症,或是有多动症的表现、脾气急躁等。因此不能忽略正确的喂养习惯及饮食习惯。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第一,定时就餐,不要随便吃零食,就餐时间应定时,30分钟左右。
第二,改善就餐环境。就餐应做到专一、 愉悦、安静、自立。就餐前不要剧烈活动、不要批评孩子,使孩子带着愉快的情绪就餐;就餐时,告诉孩子专心地吃饭,不要大声说话、不要东张西望;指导孩子正确使用餐具、独立吃饭。
第三,饮食要求。最好的饮食就是让孩子啥都吃,蔬菜、五谷杂粮,荤素搭配,但不要让孩子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煎炸和甜腻食物、精加工食品等。
第四,小婴儿合理增加辅食:4-6个月之后,妈妈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这时候,添加辅食至关重要。而如何添加辅食?宝宝什么时候添加辅食?不同阶段的宝宝辅食食谱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妈妈们需要清楚了解的知识。适当增加辅食,先从少量、每天只喂一次,而且在宝宝饥饿时,让他逐渐适应碗勺喂养的方式。如果孩子喜欢吃甜食,辅食可以从甜食开始,如果爱吃咸味的,可以稍加少量菜汤、肉汤。这样试喂两三天,宝宝适应了,就可以喂他一餐的全量,还可以变换辅食的种类花样。
第五,对食物过敏的宝宝,首先要回避引起过敏的食物,比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要严格避免食用牛奶蛋白及含牛奶成份的食物。 对0-1岁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必须选择一个可替代牛奶的配方营养粉。市面上的豆蛋白配方粉,羊奶配方粉等都不是用于牛奶蛋白过敏宝宝的最佳饮食替代,因为无论是豆蛋白配方还是羊奶配方,其中都含有完整的蛋白质,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相当一部分也会对豆蛋白、羊奶蛋白过敏。应选择完全水解牛奶蛋白配方。
养护好脾胃,注意小儿四季脾旺不受邪,养脾胃就是最好的养生。
问题九: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护士老师,您在孩子护理及喂养方面是特别厉害哈,您认为孩子的抵抗力跟一岁前的喂养以及妈妈的饮食有没有关系,为了能够让孩子从婴幼儿期到整个童年时期,抵抗力都好一些的话,婴幼儿的喂养,您有哪些建议呢?
李双霞:一定要重视喂养,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关注孩子的大便,避免便秘情况发生, 婴儿期合理添加辅食,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警惕食物不耐受的情况。
问题十:李老师,作为一个儿科大夫,中医讲四时养生,今年这个冬天,很冷,很干,我们盼望的雪一直没有来,今年生病的孩子的症状跟往年有哪些不同,家长们应该注意哪些呢?
李乐:长期不下雪,冬季的空气就显得比较寒冷干燥,会使空气中灰尘和细菌的含量较高,加速感冒病毒的传播,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同时,当空气湿度降低时,人们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咙燥痒等现象,呼吸道黏膜也会脱水,弹性降低,使得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引发肺炎和哮喘。
在这个不下雪的冬天,一定要多喝水,防止呼吸道黏膜的干燥。
下雪能起到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增加湿度的作用,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十分有利。期待来一场雪,不过伴随着降雪,气温急剧下降,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易患人群,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发病。这是因为气温下降剧烈时,人体气管排泄异物的功能将有所减退,呼吸道上的细菌容易向下蔓延导致发病。因此哮喘的人群要警惕急剧降温诱发哮喘发作及呼吸道感染。
问题十一:白老师,如何预防冬季呼吸道感染呢?
白晗:冬季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为了有效预防儿童冬季呼吸道感染,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善生活习惯
勤洗手: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接触公共物品之后,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
避免触摸口鼻眼睛:教育儿童不要随意触摸口鼻和眼睛,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
正确咳嗽和打喷嚏:教导孩子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
2、优化室内环境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以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滋生。在北方寒冷地区,可以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开窗通风,避免儿童受凉。
保持室内湿润:冬季空气干燥,室内加热使得空气更加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置水盆等方式增加空气湿度,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
减少室内污染源:避免在室内吸烟,减少烟雾对儿童的刺激;同时,减少室内化学物品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3、增强免疫力
均衡饮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饮食,增加儿童免疫力。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充足睡眠: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和免疫系统的畅通。
适度锻炼: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4、接种疫苗
对于流感疫苗,可以根据医生建议,为儿童接种流感疫苗,以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对于其他疫苗,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接种其他相关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等。
5、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如商场、游乐场等,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果必须外出,可以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综上所述,儿童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需要家长从改善生活习惯、优化室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以及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冬季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问题十二:护士老师,能否给大家推荐几款秋冬季节预防感冒的养生茶?
李双霞:健脾防感冒茶包:苏叶10g 白术10g 茯苓10g,孩子有鼻塞、流清涕的情况可以代茶饮,连用2-3天。
消积茶:焦山楂10g 炒神曲10g 炒麦芽10g ,又称“焦三仙”,比较适合孩子大便干,有口气,舌苔厚的状态饮用,如果症状缓解不明显,还是需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的。
本期嘉宾:
白晗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从事中医药防治儿童呼吸、消化、感染、风湿免疫等相关疾病。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小儿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小儿腹泻、积滞、厌食、遗尿、过敏性紫癜等小儿常见病及多发病。
李乐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呼吸、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如肺炎、慢性咳嗽、鼻炎、腺样体肥大、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
李双霞
主管护师
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11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十病区护士,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