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门联合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
缓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国家指南来了!
“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了《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有效增加服务供给,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试点工作时间为2025年6月—2027年6月。
试点范围涵盖:
(一)综合医改重点联系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每省、市确定1所三级医院。
(二)优先考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三)各省(区、市)在辖区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地、州、盟),至少确定1—2所三级医院。
上述三级医院(至少包含1所中医医院)不重复,具体名单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确定。
谁来提供服务?
主体: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统筹、医疗护理员(经规范化培训)提供非医疗性生活照护(如饮食、洗漱、翻身、助行等),不替代护士的专业医疗护理工作。
人员配置:医院可自聘护理员,或通过第三方机构派遣,形成 “护士 + 护理员” 的专业照护团队。
费用怎么算?
政府指导价:护理员提供的基础生活照护服务,费用单独收取(需与医疗护理费分开),具体标准由各地制定。
自费承担:目前不纳入医保报销,鼓励探索商业保险覆盖(如纳入健康险范畴)。
试点任务
(一)确定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医院和病区
试点医院所在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下同)要结合实际,优先确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
试点医院要结合实际,根据临床科室病种特点、患者病情需要、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优先在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探索开展,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病区数量。
(二)按需合理配备人员数量
试点医院要加大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原则上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在病区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结合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可配备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包括医院直接聘用或与第三方劳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协助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动受限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
(三)规范免陪照护服务行为
试点医院要按照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等要求,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况,规范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医疗护理员不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协助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动受限住院患者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见附件),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替代医务人员工作。
试点医院要定期对医疗护理员进行服务能力评估和服务质量监督,将其服务质量安全情况与所在科室病区的质量安全评价结果挂钩,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四)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
医疗护理员需通过《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考核,掌握清洁、移动、睡眠照护等技能。
试点医院要建立完善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护理员开展职业素养、服务技能、沟通交流、质量安全、院感防控等培训,确保其掌握提供相应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指定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明确医疗护理员工作职责和服务规范,将其统一纳入到试点医院全体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切实履行管理责任。
(五)加大后勤支持保障力度
试点医院要优化后勤服务流程,如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患者陪检、药品配送及病区标本转运。试点医院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试点病区优先推广智能床旁呼叫、电子化护理记录等智慧病房技术。
“无陪护”全国推广中,
医护压力会更大吗?
从各地试点实践来看,“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厦心医院,副院长陈媛表示,自全面推行该模式四年来,病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过去,老院区病房常被行军床、陪护椅挤占空间,急救时设备难以顺利进入。如今,病房内仅有患者与医护人员,管理成本降低,院感率下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从7.13天缩短至6.82天。
不过,模式推行尚处初期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护理员队伍建设尚不完善,患者对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客观上增加了护士工作强度。
在已率先展开试点的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倪科春指出,“免陪护”病房适用于三类科室:手术节奏“短、平、快”的科室,术后恢复较快的科室,以及病床周转率较高的科室。这类患者护理需求更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介入尤为关键。
然而,由于不同科室的护理要求差异较大,即使是神经外科,也会根据亚专科不同而有不同的护理标准。因此,当培训专业护理员的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可能导致本就紧张的护理人力资源也面临更大压力。
据《澎湃新闻》报道,仁济医院推行“无陪护”后,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的护士与床位配比由1:0.4提升至1:0.5,例如胸外科的床位由18名护士扩充至23人,仍显紧张。同时,护理员因缺乏医学判断力,往往难以独立应对患者需求,最终仍需护士介入。这一制度变革虽提升护理效率,却也加剧护理团队负荷。
“无陪护模式要想真正长效、良性地运行,压力最大的是护士、护工群体。”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坦言。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也表示,当陪护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后,需具体测算人力成本是否足够覆盖。
“无陪护”模式要想实现长期、良性运行,关键在于如何缓解护士与护理员的负担,否则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医保局也指出:“单纯依靠年均毕业生人数不足一万的护士增加数量,现阶段是无法填补空缺、满足患者照护需求的。如何让病家信赖、认可护工,同时让护工群体乐于、敢于投入专业工作,是在无陪护病房试点中倒逼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
附件:医疗护理员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
一、基本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沟通能力、协作意识和人文关怀素养。
(二)身体健康、品行良好、有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熟悉并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举止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
(四)具备履行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尊重关心爱护患者,维护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六)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协助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服务。
(七)严禁替代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
二、清洁照护
(一)服务内容。
1.整理病房环境,定时通风。
2.协助整理床单位,按需更换床上用品。
3.协助晨晚间护理,包括梳头,清洁面部、口腔、会阴部和手足部。
4.协助洗头、沐浴或擦浴。
5.协助更换衣物。
6.协助清洁活动义齿,修剪指(趾)甲。
(二)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动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与安全,注意保暖。
三、饮食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餐前洗手、准备就餐环境。
2.协助准备进食所需用品。
3.协助摆放适当进食(水)体位。
4.协助进食(水)。
5.协助餐后清洁及整理。
(二)注意事项。
1.协助患者进食(水)前,与医务人员确认患者饮食有无禁忌。
2.注意食物(水)的温度、进食(水)的速度和量。
3.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四、睡眠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做好睡前准备,拉好床档。
2.协助调整适当的睡眠体位。
3.协助盖好被服,观察患者入睡情况。
(二)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伤口、皮肤破溃处是否受压,以及患者的各种管路是否打折、受压等。
2.注意观察患者睡眠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不畅、失眠等情况,如有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五、排泄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选择适当的如厕方式,并完成如厕。
2.协助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
3.协助便后清洁,按需更换医用保护垫等用品。
4.必要时协助留取大小便标本。
5.协助观察会阴、肛周等皮肤是否出现发红、破溃等情况。
(二)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排泄习惯,帮助其适应住院期间的排泄方式。
2.如厕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关注其平衡能力及稳定性,注意安全。
3.如厕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或出现跌倒、管路滑脱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六、移动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采取合适体位并定时变换。
2.协助床上移动。
3.协助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
4.协助使用平车、轮椅等工具移动患者。
5.协助上下床活动。
(二)注意事项。
1.注意节力、安全原则。
2.注意在患者移动时保护各种管路,发现管路打折、牵拉、脱出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变换体位时,保护局部皮肤,发现伤口或受压部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4.在患者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发生跌倒或坠床等。
“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5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印发了《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有效增加服务供给,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试点工作时间为2025年6月—2027年6月。
图源:国家卫健委
试点范围涵盖:
(一)综合医改重点联系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每省、市确定1所三级医院。
(二)优先考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三)各省(区、市)在辖区内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地、州、盟),至少确定1—2所三级医院。
上述三级医院(至少包含1所中医医院)不重复,具体名单由各省(区、市)结合实际确定。
谁来提供服务?
主体: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统筹、医疗护理员(经规范化培训)提供非医疗性生活照护(如饮食、洗漱、翻身、助行等),不替代护士的专业医疗护理工作。
人员配置:医院可自聘护理员,或通过第三方机构派遣,形成 “护士 + 护理员” 的专业照护团队。
费用怎么算?
政府指导价:护理员提供的基础生活照护服务,费用单独收取(需与医疗护理费分开),具体标准由各地制定。
自费承担:目前不纳入医保报销,鼓励探索商业保险覆盖(如纳入健康险范畴)。
试点任务
(一)确定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医院和病区
试点医院所在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疾控主管部门,下同)要结合实际,优先确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免陪照护服务需求较大、工作基础较好的三级医院,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
试点医院要结合实际,根据临床科室病种特点、患者病情需要、自理能力程度和护理级别等要素,优先在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探索开展,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病区数量。
(二)按需合理配备人员数量
试点医院要加大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病区护士配备力度,原则上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在病区护士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结合住院患者免陪照护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可配备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包括医院直接聘用或与第三方劳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其派遣),协助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动受限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
(三)规范免陪照护服务行为
试点医院要按照分级护理服务内涵、基础护理服务规范等要求,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况,规范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医疗护理员不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协助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动受限住院患者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见附件),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不得替代医务人员工作。
试点医院要定期对医疗护理员进行服务能力评估和服务质量监督,将其服务质量安全情况与所在科室病区的质量安全评价结果挂钩,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四)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
医疗护理员需通过《医疗护理员培训大纲》考核,掌握清洁、移动、睡眠照护等技能。
试点医院要建立完善医疗护理员培训和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护理员开展职业素养、服务技能、沟通交流、质量安全、院感防控等培训,确保其掌握提供相应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指定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管理,明确医疗护理员工作职责和服务规范,将其统一纳入到试点医院全体人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切实履行管理责任。
(五)加大后勤支持保障力度
试点医院要优化后勤服务流程,如配置专职人员负责患者陪检、药品配送及病区标本转运。试点医院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在试点病区优先推广智能床旁呼叫、电子化护理记录等智慧病房技术。
“无陪护”全国推广中,
医护压力会更大吗?
从各地试点实践来看,“无陪护”病房的推广已是大势所趋。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厦心医院,副院长陈媛表示,自全面推行该模式四年来,病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过去,老院区病房常被行军床、陪护椅挤占空间,急救时设备难以顺利进入。如今,病房内仅有患者与医护人员,管理成本降低,院感率下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也从7.13天缩短至6.82天。
不过,模式推行尚处初期阶段,仍面临诸多挑战。护理员队伍建设尚不完善,患者对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客观上增加了护士工作强度。
在已率先展开试点的上海仁济医院,胸外科护士长倪科春指出,“免陪护”病房适用于三类科室:手术节奏“短、平、快”的科室,术后恢复较快的科室,以及病床周转率较高的科室。这类患者护理需求更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介入尤为关键。
然而,由于不同科室的护理要求差异较大,即使是神经外科,也会根据亚专科不同而有不同的护理标准。因此,当培训专业护理员的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可能导致本就紧张的护理人力资源也面临更大压力。
据《澎湃新闻》报道,仁济医院推行“无陪护”后,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的护士与床位配比由1:0.4提升至1:0.5,例如胸外科的床位由18名护士扩充至23人,仍显紧张。同时,护理员因缺乏医学判断力,往往难以独立应对患者需求,最终仍需护士介入。这一制度变革虽提升护理效率,却也加剧护理团队负荷。
“无陪护模式要想真正长效、良性地运行,压力最大的是护士、护工群体。”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坦言。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也表示,当陪护职责进一步向护士倾斜后,需具体测算人力成本是否足够覆盖。
“无陪护”模式要想实现长期、良性运行,关键在于如何缓解护士与护理员的负担,否则模式本身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医保局也指出:“单纯依靠年均毕业生人数不足一万的护士增加数量,现阶段是无法填补空缺、满足患者照护需求的。如何让病家信赖、认可护工,同时让护工群体乐于、敢于投入专业工作,是在无陪护病房试点中倒逼我们解决的现实问题。”
附件:医疗护理员生活照护服务参考内容
一、基本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沟通能力、协作意识和人文关怀素养。
(二)身体健康、品行良好、有责任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熟悉并遵守医院相关规章制度,举止文明、态度和蔼、着装整洁。
(四)具备履行医疗护理员岗位职责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尊重关心爱护患者,维护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六)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协助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护服务。
(七)严禁替代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
二、清洁照护
(一)服务内容。
1.整理病房环境,定时通风。
2.协助整理床单位,按需更换床上用品。
3.协助晨晚间护理,包括梳头,清洁面部、口腔、会阴部和手足部。
4.协助洗头、沐浴或擦浴。
5.协助更换衣物。
6.协助清洁活动义齿,修剪指(趾)甲。
(二)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2.动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与安全,注意保暖。
三、饮食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餐前洗手、准备就餐环境。
2.协助准备进食所需用品。
3.协助摆放适当进食(水)体位。
4.协助进食(水)。
5.协助餐后清洁及整理。
(二)注意事项。
1.协助患者进食(水)前,与医务人员确认患者饮食有无禁忌。
2.注意食物(水)的温度、进食(水)的速度和量。
3.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呛咳、恶心、呕吐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四、睡眠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做好睡前准备,拉好床档。
2.协助调整适当的睡眠体位。
3.协助盖好被服,观察患者入睡情况。
(二)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患者的骨折部位、伤口、皮肤破溃处是否受压,以及患者的各种管路是否打折、受压等。
2.注意观察患者睡眠过程中是否出现呼吸不畅、失眠等情况,如有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五、排泄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选择适当的如厕方式,并完成如厕。
2.协助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壶。
3.协助便后清洁,按需更换医用保护垫等用品。
4.必要时协助留取大小便标本。
5.协助观察会阴、肛周等皮肤是否出现发红、破溃等情况。
(二)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排泄习惯,帮助其适应住院期间的排泄方式。
2.如厕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关注其平衡能力及稳定性,注意安全。
3.如厕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或出现跌倒、管路滑脱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六、移动照护
(一)服务内容。
1.协助采取合适体位并定时变换。
2.协助床上移动。
3.协助肢体主动或被动活动。
4.协助使用平车、轮椅等工具移动患者。
5.协助上下床活动。
(二)注意事项。
1.注意节力、安全原则。
2.注意在患者移动时保护各种管路,发现管路打折、牵拉、脱出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3.变换体位时,保护局部皮肤,发现伤口或受压部位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务人员。
4.在患者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发生跌倒或坠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