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李华:从预防到康复,看中西医如何联手对抗肺癌
健康大河南讯:(文│安阳市中医院 肿瘤科医生 李华) 坐诊时,常有患者问:“中医在肺癌治疗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临床中,我见过不少人陷入极端 —— 要么只依赖西医放化疗,硬扛副作用;要么迷信偏方拒绝规范治疗,走了不少弯路。其实肺癌防治是系统工程,西医的精准筛查与规范治疗能 “直击病灶”,中医的辨证调理与扶正固本可 “保驾护航”,二者结合才能给患者更全面的守护。今天就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聊聊肺癌防治的关键。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强调 “早发现、早干预”。西医视角下,肺癌早期信号易被忽视:刺激性干咳持续两三周不愈、痰中带血、胸闷气短、胸部隐痛,或是不明原因低烧、体重下降,都是肺部发出的 “预警”。从中医辨证看,这些症状同样有迹可循:持续干咳、口干咽燥多为 “肺阴亏虚”;痰中带血、胸闷憋痛可能是 “痰瘀互结”;乏力、没胃口则是 “正气虚弱” 的表现。曾有患者误将干咳当作 “上火”,自行用菊花茶调理,症状加重后就医,经西医 CT 与中医望闻问切结合检查,确诊为早期肺癌。因此,身体出现异常别自行判断,及时中西医结合评估才能避免延误。
西医将有吸烟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及慢性肺部疾病者列为高危人群。中医则认为,这类人风险高多因 “正气不足、邪毒侵袭”:吸烟产生的 “燥邪” 伤肺阴、耗肺气;油烟、粉尘等 “秽浊之气” 易致痰浊瘀阻;家族史者可能 “先天禀赋不足”,肺卫功能较弱。针对高危人群,中医 “未病先防” 可发挥作用:日常可用黄芪、麦冬、百合泡水,增强肺部防御;减少油烟吸入、调节情绪,避免 “忧伤肺”。同时,筛查不能少 —— 高危人群 40 岁起每年做低剂量螺旋 CT,普通人群 50 岁起定期筛查,西医早发现结合中医早调理,能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不少人误以为胸片可筛查肺癌,实则其早期检出率低易漏诊,低剂量螺旋 CT 才是西医推荐的 “金标准”,能清晰发现几毫米的肺部小结节。发现结节后不必恐慌,中医可辨证辅助判断:舌苔厚腻、结节偏硬多为 “痰瘀互结”;口干咽燥、结节边界不清可能是 “热毒内蕴”。对直径小于 8 毫米的良性结节,可用当归、丹参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调理,定期复查即可;若有恶性倾向,需及时西医手术,切不可依赖中药拖延。
治疗阶段,“西医祛邪 + 中医扶正” 的组合效果更佳。早期患者术后,中医用党参、白术等 “益气养阴、健脾和胃” 的中药调理,可减少并发症、提升免疫力,助力快速恢复。中晚期放化疗患者,常因治疗 “伤正气” 出现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此时用陈皮、半夏止呕,鸡血藤养血,能缓解不适、保障治疗顺利。对无法手术放化疗的晚期患者,中医辨证施治可减轻痛苦:咳嗽气喘用 “宣肺平喘” 药,胸痛用 “活血化瘀” 方,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肺癌防治的核心在于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希望大家既重视西医的规范诊疗,也了解中医的调理优势,不偏听盲从,用科学方式守护肺部健康。
(文 | 安阳市中医院肿瘤科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