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陈乾:中医体质养生--找准你的 “身体密码”,养生不盲目
健康大河南讯:(文│河南省中医院 ICU主治医师 陈乾)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同样是吹空调,别人没事,你却容易感冒;同样是吃火锅,别人吃得畅快,你却上火长痘;同样是减肥,别人少吃点就瘦,你却怎么减都没效果。其实,这很可能和我们每个人的 “中医体质” 有关。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就像树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一样。不同的体质,在身体状态、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以及养生方法上,都有很大差别。
今天,咱们就聊聊中医体质养生,帮你找到自己的体质类型,学会对症养生。
一、先搞懂:什么是中医体质?
简单来说,中医体质就是我们身体自带的 “基础属性”。它是在我们出生时就受父母遗传影响,再加上后天的生活习惯(比如吃什么、怎么运动、作息如何)、环境(比如住的地方潮湿还是干燥)等因素慢慢形成的。
就像有的人天生 “火力旺”,冬天穿很少也不觉得冷;有的人天生 “怕冷”,夏天也得盖薄被子。这些都是体质的表现。中医把常见的体质分为 9 种,咱们重点说其中最常见的 6 种,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更偏向哪种。
二、对照看:6 种常见体质,你是哪一种?
1. 平和体质:最 “理想” 的体质,这样判断
平和体质的人,就像身体里的 “小生态” 很平衡,是中医眼里最健康的体质。怎么判断呢?这类人通常脸色红润,精神头足,吃饭香、睡觉好,平时很少生病,天气变化时也不容易感冒。
如果你是平和体质,那太幸运了!养生不用太复杂,只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就行:按时吃饭、别熬夜、每天适当动一动(比如散步、打太极),少吃太油、太甜、太辣的重口味食物,就能一直保持好状态。
2. 阳虚体质:怕冷星人,多补 “阳气”
阳虚体质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 “怕冷”。冬天穿得比别人多,手脚还是冰凉;夏天不敢吹空调,一冷就拉肚子;平时精神不太好,总觉得累,舌头颜色偏淡。
这类人养生关键是 “补阳气”。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温性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桂圆、红枣,少喝冰饮、少吃凉菜。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手脚这些部位,别受凉。运动方面,适合做一些温和的运动,比如快走、瑜伽,别出太多汗,以免消耗阳气。
3. 阴虚体质:容易上火,得 “滋阴”
和阳虚体质相反,阴虚体质的人容易 “上火”。经常觉得口干舌燥,喝水也不管用;晚上睡觉容易出汗,醒了汗就停(中医叫 “盗汗”);手心、脚心发热,心里也烦躁,舌头颜色偏红,舌苔很少。
这类人养生要 “滋阴”,也就是给身体补充 “水分”。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滋阴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梨、西瓜、麦冬,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比如辣椒、炸鸡,这些会加重上火。平时要注意别熬夜,熬夜最伤阴。运动时别太剧烈,避免出太多汗,可以选择游泳、慢跑等。
4. 痰湿体质:身体 “又湿又堵”,先祛湿
痰湿体质的人,身体就像 “泡在水里”,还堵着东西。最明显的特点是体型偏胖,尤其是肚子大,摸起来软软的;脸上容易出油,头发也油,总觉得没精神,身体沉重;大便黏糊糊的,冲厕所总冲不干净;舌头又胖又大,边缘还有齿痕,舌苔白厚。
这类人养生重点是 “祛湿化痰”。饮食上要少吃甜的、油腻的食物,比如蛋糕、肥肉,这些会加重痰湿;可以多吃点祛湿的食物,比如红豆、薏米、冬瓜、茯苓。平时要多运动,比如跑步、跳绳,通过出汗帮助身体排出湿气。还要注意别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里,比如地下室,衣服没干别穿。
5. 湿热体质:又湿又热,得 “清热祛湿”
湿热体质的人,身体里既有 “湿”,又有 “热”,就像 “闷热的夏天”。脸上容易长痘痘、粉刺,嘴巴里发苦、发黏;大便要么黏腻,要么干结,小便颜色黄;女生白带可能偏多、颜色黄,男生可能容易阴囊潮湿。
这类人养生要 “清热祛湿”。饮食上可以多吃点清热祛湿的食物,比如绿豆、苦瓜、冬瓜、蒲公英,少喝酒、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火锅、烧烤。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别老生气,生气会加重 “热”。运动方面,适合做一些能出汗的运动,比如快走、骑自行车,帮助排出湿热。
6. 气郁体质:容易 emo,先调情绪
气郁体质的人,情绪特别容易 “打结”。平时容易闷闷不乐,想太多,遇到一点小事就生气、焦虑;睡眠不好,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踏实;还经常觉得胸口闷、肚子胀,喉咙里像有东西堵着,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中医叫 “梅核气”)。
这类人养生关键是 “疏肝解郁”,也就是让情绪 “畅通”。饮食上可以多吃点疏肝理气的食物,比如陈皮、玫瑰花、佛手、橙子,少吃太酸、太涩的食物,比如山楂、柿子,这些会加重气郁。平时要多和人交流,别憋在心里,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唱歌、散步,让心情放松。如果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别硬扛,及时找医生聊聊。
三、划重点:体质不是 “一成不变”,养生要 “对症”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好像同时有两种体质的特点,比如又怕冷又容易上火,这正常吗?” 其实很正常,很多人的体质不是 “纯纯的” 一种,而是 “混合体质”,比如阳虚兼痰湿、阴虚兼湿热等,只要找到最主要的体质类型,重点调理就行。
而且,体质也不是 “一成不变” 的。比如你本来是平和体质,长期熬夜、吃辣,可能会变成阴虚体质;如果你是痰湿体质,坚持运动、清淡饮食,也能慢慢改善。所以,养生不是 “一刀切”,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后提醒大家,中医体质养生是 “日常保健”,如果身体出现不舒服,比如持续的疼痛、发烧、咳嗽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别只靠养生调理,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