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伊莹:心力衰竭不可怕,科学应对有方法
健康大河南讯:(文│开封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伊莹)提到 “心力衰竭”,很多人会把它和 “心脏停跳” 画等号,一听到这个词就吓得腿软。其实这是个大大的误会。心力衰竭并不是心脏彻底罢工,而是它像一台老化的水泵,抽水效率下降了。今天,我们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心力衰竭的“真面目”,教您如何与它“和平共处”。
一、心脏为什么会 “累垮”?
咱们的心脏就像个不知疲倦的 “血泵”,每天 24 小时不停工作,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要跳 60-100 次,一天下来要泵出 8 吨多血液。可这个 “血泵” 也有累垮的时候。
心力衰竭(简称 “心衰”)就是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出了问题。打个比方,正常心脏收缩时能把 90% 的血液泵出去,心衰时可能只能泵出 50%。血液在心脏里瘀积,就像堵塞的下水道,时间久了会引发全身问题。
哪些原因会让心脏累垮呢?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冠心病,就像给心脏套上了沉重的枷锁。长期高血压会让心脏肌肉变厚,弹性变差;冠心病则会让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变窄,心肌缺血缺氧。此外,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甚至长期酗酒、肥胖,都会慢慢拖垮心脏。
值得注意的是,心衰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更像温水煮青蛙。很多人一开始只是爬楼梯喘得厉害,以为是年纪大了,等到脚肿得穿不上鞋才去医院,这时候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二、心衰发出的 “求救信号”
心衰虽然狡猾,但也会露出马脚。记住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能帮你早发现、早治疗。
最典型的是 “劳力性呼吸困难”。简单说就是 “一动就喘”:以前能轻松爬 5 楼,现在爬 2 楼就必须停下来喘气;晚上睡觉不能平躺,要垫两个枕头才舒服,甚至半夜会突然憋醒,必须坐起来才能呼吸,这在医学上叫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其次是水肿。脚脖子、小腿是重灾区,用手指按下去会出现一个坑,半天弹不起来。严重时大腿、腹部都会水肿,体重在几天内突然增加好几斤,其实都是潴留在体内的水分。
还有些容易被忽略的信号:比如总是觉得累,连买菜、做饭都觉得吃力;不想吃饭,稍微吃一点就觉得肚子胀;咳嗽老不好,尤其晚上平躺时更明显,咳出的痰可能带点粉红色。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可能都是心脏在 “求救”。
家里有老人的要特别留意,如果发现老人最近活动量明显减少,或者脾气变得烦躁、嗜睡,也要警惕心衰的可能。这些非典型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 “老了就这样”,从而耽误治疗。
三、确诊心衰要做哪些检查?
怀疑心衰时,医生会先给你做个体检,听听心脏有没有杂音,摸摸脚有没有水肿。接下来这些检查是常用的 “侦察兵”,帮医生判断病情。
心电图是最基础的检查,就像给心脏拍张 “快照”,能看出有没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但心电图正常不代表没有心衰,它只是第一步筛查。
心脏彩超是诊断心衰的 “金标准”,堪称心脏的 “B 超”。它能清晰地看到心脏的大小、厚度,以及每次收缩能泵出多少血液(射血分数)。射血分数低于 50%,就可能是收缩性心衰。这个检查无痛无创,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抽血查 “BNP” 或 “NT-proBNP” 也很重要。这是心脏在压力大时释放的一种激素,数值越高说明心衰越严重。如果这个指标正常,基本可以排除心衰。
还有胸片检查,能看出心脏有没有扩大,肺部有没有瘀血。有些老人咳嗽、呼吸困难,一开始被当成肺炎治疗,拍了胸片才发现是心衰引起的肺瘀血。
这些检查都不复杂,费用也不高。如果有前面说的那些症状,及时做这些检查,就能尽早明确诊断。
四、治疗心衰的 “三板斧”
确诊心衰后也别慌,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很成熟了。就像修理出故障的水泵,医生会从几个方面入手,让心脏重新高效工作。
1.药物是基础。虽然药名听起来很复杂,但作用很明确。比如 “普利类” 或 “沙坦类” 药物,能减轻心脏负担;“洛尔类” 药物可以让心跳慢下来,给心脏减负;利尿剂能帮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就像给堵塞的管道 “放水”。
2.器械辅助是帮手。对于严重的心衰患者,可能需要一些 “高科技武器”。比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就像给心脏装了个 “节拍器”,让左右心室收缩更协调;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能在心脏骤停时自动放电除颤,相当于随身带了个 “急救站”。
3.生活方式是根基。这部分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最考验人。限盐是关键,每天吃的盐不能超过 5 克,大概就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很多人觉得菜没盐没味,其实可以用葱姜蒜、柠檬汁、香料代替盐调味。
控制饮水也很重要,严重心衰患者每天喝水不能超过 1.5 升,包括粥、汤、水果里的水分。可以准备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做到心中有数。
运动更是不能少。很多人觉得 “心脏不好就该躺着”,这是大错特错。在医生评估后,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温和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耐力。一开始可以从每天 10 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 30 分钟,关键是要坚持。
心衰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疾病,但它绝不是死刑判决。就像一辆跑了十几万公里的车,只要定期保养、正确驾驶,依然能跑很远。记住,早发现、规范治、勤管理,就能和心衰和平共处,享受有质量的生活。心脏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现在轮到我们好好呵护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