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韩战豪:突然胸痛别大意!一文读懂心梗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5-08-26  来源:   
2025-08-26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通许县中医院 心内科 主治医师 韩战豪)“前一秒还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感叹。心肌梗死(简称 “心梗”),这个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逐渐年轻化。它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一旦发作,几分钟内就能危及生命。但其实,只要了解心梗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信号、正确应对,我们就能在关键时刻为生命争取时间。今天,就带大家聊聊心梗那些事儿。

  一、心梗:心脏的 “交通大堵塞”

  我们的心脏就像一座 24 小时不停运转的 “泵”,通过冠状动脉为心肌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而心梗,简单来说,就是冠状动脉突然被血栓完全堵住,导致部分心肌细胞因缺血而坏死。这就好比城市里的主干道突然发生严重车祸,所有车辆都无法通行,周边区域就会陷入瘫痪。心脏的 “主干道” 堵了,心肌得不到氧气和养分,很快就会 “罢工”,引发严重后果。

  二、心梗的信号:身体发出的 “求救警报”

  很多人以为心梗发作就是剧烈胸痛,其实症状远比想象的复杂。记住这些信号,关键时刻能救命:

  1. 胸痛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感觉就像胸口被一块大石头死死压住,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超过 15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也无法缓解。疼痛还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下颌甚至背部,让人误以为是肩膀痛或牙痛。

  2. 呼吸困难

  即使坐着不动,也会突然感觉喘不上气,像被人掐住脖子,需要大口喘气才能勉强呼吸。

  3. 恶心呕吐

  不少患者会出现毫无原因的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心慌、头晕,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肠胃问题。

  4. 乏力、出冷汗

  突然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明明没做什么体力活,却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

  5. 异常疲劳

  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出现极度疲劳,连日常活动都感到吃力,也要警惕心梗的可能。

  三、遇到心梗:正确应对是关键

  1. 第一时间拨打 120

  一旦怀疑自己或身边人发生心梗,不要犹豫,立刻拨打 120!千万不要自行开车去医院,因为路上的颠簸、情绪的紧张都可能加重病情。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让患者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保持安静,减少心脏负担。

  2. 正确服用急救药物

  如果患者随身带有硝酸甘油,可让其舌下含服一片。注意,含服后若 5 分钟内症状没有缓解,可再含服一片,但最多不超过 3 片。如果没有硝酸甘油,也不要强行找药,等待急救人员才是关键。

  3. 心肺复苏(CPR)

  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每分钟按压 100 - 120 次,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四、哪些人容易被心梗盯上?

  1. 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硬化、狭窄,心梗风险也随之增加。40 岁以上人群尤其要注意。

  2. 三高人群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栓形成。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梗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2 - 4 倍。

  3. 不良生活习惯者

  长期吸烟、酗酒、熬夜、久坐不动,爱吃高盐高脂食物,都会让心脏不堪重负。研究发现,吸烟者发生心梗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 2 - 3 倍。

  4. 肥胖人群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引发胰岛素抵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体重指数(BMI)超过 28 的人,要格外警惕。

  5. 有家族病史者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心梗患者,遗传因素会让自身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出 3 - 5 倍。

  五、预防心梗:从生活点滴做起

  1. 健康饮食

  遵循 “三少三多” 原则:少盐、少油、少糖,多蔬菜、多水果、多全谷物。少吃腌制食品、油炸食物和甜品,多吃富含 Omega - 3 脂肪酸的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坚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的燕麦、豆类,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

  2. 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也可搭配力量训练,如举哑铃、做俯卧撑,增强心肺功能。但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3. 戒烟限酒

  吸烟和酗酒是心梗的 “催化剂”。戒烟后,心血管疾病风险会逐年降低;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不超过 25 克酒精(相当于 1 两白酒),女性不超过 15 克。

  4.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把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5. 保持心态平和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梗风险。学会释放压力,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调节情绪。

  心梗并非“突然袭击”,而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积累的结果。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识别早期症状、掌握自救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将心梗的威胁降到最低。记住:每一次健康的选择,都是在为心脏“投保”;每一次对身体的关爱,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从今天开始,用行动守护心脏健康,让心梗远离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