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许艳芳:手抖不一定是紧张,小心这种疾病来袭
健康大河南讯:(文|登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 许艳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手抖的经历,比如在紧张激动时,手会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拎着重物时间久了,手臂酸痛,手也会抖个不停。通常情况下,这些手抖现象会随着情绪平复或适当休息而自行消失。然而,你是否知道,手抖有时并非只是这么简单,它可能是某些疾病发出的危险信号。
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手部。手部是人体最为灵活的部位之一,由众多骨骼、肌肉、肌腱以及复杂的神经系统协同运作。每一个精细动作,从写字、系扣子到使用筷子,都依赖于这些结构之间的完美配合。当手部出现震颤时,往往意味着这一精密系统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手抖在医学上被称为手部震颤,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生理性手抖较为常见,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恐惧、剧痛、极度疲劳等情况下,几乎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这是因为当人体处于这些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进而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肌肉,包括手部肌肉过度兴奋,从而引发震颤。例如,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发言的人,常常会因为紧张而双手颤抖,连拿着的演讲稿都跟着抖动;运动员在经过高强度训练后,手部也容易出现生理性手抖。这种手抖通常程度较轻,且持续时间短暂,一旦诱发因素消除,手抖症状就会随之缓解。
但如果手抖频繁出现,且找不到明显的生理性原因,那就需要警惕病理性手抖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疾病。帕金森病就是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其引发的手抖多为静止性震颤,特点十分鲜明:在肢体处于静止状态,且不承受重力支撑时,震颤最为明显,就像患者的手在 “安静” 时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而当患者有意识地活动手部时,震颤症状反而会减轻,睡眠状态下震颤更是会完全消失。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 “搓丸样” 动作,即拇指和食指像在搓丸子一样,进行有规律的往复相对运动,震颤频率大约为每秒 3 - 6 次,振幅通常不大。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不仅手部会出现震颤,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逐渐被累及,还会伴有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洗漱、行走等基本活动都会变得困难重重。
特发性震颤也是导致手抖的常见疾病之一。与帕金森病不同,特发性震颤的手抖属于动作性震颤,也就是说,在患者进行活动,如伸手拿东西、端杯子喝水、写字等动作时,手抖会更加明显,而在静止状态下,手抖症状则会减轻甚至消失。这种震颤起病时频率相对较快,每秒可达 5 - 18 次,振幅较小,但随着时间推移,频率会逐渐减慢至每秒 4 - 8 次,而振幅会增大。特发性震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可能患病,并且通常呈缓慢进展。多数患者在发病早期,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如放松心情、调整呼吸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手抖症状。不过,大约有十分之一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接受治疗。其中,一半左右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控制手抖;但另一半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可能需要采取注射肉毒毒素,甚至进行立体定向放疗等其他治疗手段。
除了上述两种疾病,还有一些情况也可能导致手抖。例如,小脑病变引起的手抖一般表现为动作性震颤,是小脑受损的典型症状之一。小脑在人体运动控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协调肌肉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动作的准确性。当小脑因外伤、肿瘤、炎症等原因受到损伤时,患者的随意运动就会出现障碍,表现为运动过度或不足、乏力、动作方向偏移、失去运动稳定性,尤其是在动作的开始、停止和改变方向时受到明显影响,这种震颤又被称为 “共济失调性震颤” 或 “意向性震颤”。像患者在进行指鼻试验时,用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尖,或者从鼻尖移动手指去触碰检查者的手指,动作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偏移和震颤。同时,小脑病变患者往往还伴有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以及构音困难等其他症状。
另外,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甲亢”,也可能引发手抖。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当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人体代谢率显著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也随之增强。甲状腺激素不仅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还对交感神经有兴奋作用,而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肌肉震颤,进而引发手抖。甲亢患者除了手抖外,还常伴有多汗、心慌、心跳加速、消瘦、食欲亢进、突眼等症状。
当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频繁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抖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手抖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程度、加重或缓解因素,以及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等;同时,还会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如观察手抖的特点,判断是静止性震颤还是动作性震颤,检查手部肌肉力量、感觉功能是否正常等;此外,可能还需要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如血液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血糖、肝肾功能等,以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等情况;必要时,还会进行头颅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查看脑部是否有病变。
总之,手抖虽然常见,但背后的原因却复杂多样。我们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紧张或疲劳等生理性因素,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关注手抖症状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务必尽快就医,以便早期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