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张军辉:手足口病高发季 家长必知的应对方法与预防诀窍

发布时间:2025-06-10  来源:   
2025-06-10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新密市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张军辉)每年春末夏初,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里总会出现一些孩子请假的情况,其中不少都是因为手足口病。这种听起来让人有点担心的疾病,其实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应对和预防知识,就能大大降低孩子患病的风险。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聊聊手足口病那些事儿。

  一、认识手足口病:它到底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之所以叫“手足口病”,是因为它的典型症状会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这种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比如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或者吸入了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都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手足口病在婴幼儿中特别高发,5岁以下的孩子是“重灾区”,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免疫系统还在发育中,更容易中招。

  二、症状识别: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2--10天,平均3--5天。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像感冒一样,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下降等症状,家长很容易当成普通感冒来处理。但过1--2天后,病情就会露出“真面目”:孩子的口腔内,比如舌头、颊黏膜、牙龈等部位会出现疼痛的小疱疹,这些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导致孩子吃东西时哭闹、不愿意吃饭。同时,手、脚、臀部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很快发展成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里面的液体比较少,一般不会痒,但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感。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比较轻微,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也有少数患儿,尤其是感染EV71病毒的孩子,病情可能会迅速加重,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可能会引发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送医。

  三、科学应对: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居家隔离,避免去幼儿园、学校等公共场所,防止传染给其他孩子。隔离时间一般要到症状消失后1周,这样才能确保病毒不再传播。

  在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每次饭后用温水给孩子漱口,对于年龄小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如果孩子口腔疼痛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缓解疼痛的药物,比如含漱液或者喷雾。饮食上,要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稀饭、果汁等,避免吃辛辣、酸、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

  皮肤护理也不能忽视。孩子手、脚上的疱疹如果没有破溃,不需要特殊处理,只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就可以了。如果疱疹破溃了,可以用碘伏轻轻消毒,防止感染。另外,要给孩子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摩擦疱疹,引起疼痛。

  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者给孩子贴退热贴。如果体温超过38.5℃,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比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使用阿司匹林,因为它可能会引发瑞氏综合征,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四、预防诀窍:远离手足口病,这些措施要做好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要做到“勤洗手、讲卫生、少聚集、强免疫”。首先,洗手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洗20秒,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要帮忙洗手,确保洗干净。

  家里的卫生也要搞好。每天要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孩子的餐具、玩具、毛巾、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餐具可以用开水煮沸消毒,玩具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被褥要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比如超市、游乐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要去,要给孩子戴上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换衣服。另外,不要让孩子和患有手足口病的小朋友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也很重要。平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饮食上要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瘦肉等。同时,要让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散步、跑步、跳绳等,增强体质。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经有针对EV71病毒的手足口病疫苗,虽然它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可以接种,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事宜。

  五、家长须知:这些误区要避开

  在应对手足口病时,家长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长了疱疹,就觉得是过敏,自己给孩子涂一些抗过敏的药膏,结果耽误了病情。还有的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发热了,就可以去上幼儿园了,其实这时候病毒可能还没有完全清除,仍然有传染性。另外,有些家长在孩子患病期间,给孩子吃很多补品,想让孩子快点好起来,其实这时候孩子的肠胃功能较弱,吃太多补品反而会加重肠胃负担。

  手足口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了解它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应对和预防方法,就能让孩子远离它的威胁。在高发季,家长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