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讲堂】邢鑫:肿瘤内科常见疾病大盘点 你了解多少?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邢鑫)提到肿瘤,很多人都会感到恐惧,其实肿瘤有不同的类型和部位,肿瘤内科疾病更是涵盖了多种常见病症。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症状和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下面就为大家盘点肿瘤内科常见的疾病。
一、肺癌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吸烟人群中更为常见。肺癌的发生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肺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肺癌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疼痛、杵状指等肺外表现,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在治疗方面,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随着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预防肺癌的关键是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和有害化学物质,定期进行肺部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二、胃癌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很高,其发病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如长期食用高盐、腌制、熏烤食物,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癌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等,与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当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上腹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呕血、黑便等症状。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早期胃癌通过手术治疗有望获得治愈。预防胃癌要注意饮食健康,少吃腌制和油炸食品,保持饮食规律,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三、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长期便秘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早期结直肠癌可能没有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会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腹痛、腹胀、腹部肿块等症状。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癌,预后较好。预防结直肠癌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适当运动,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四、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激素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未哺乳、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精神压力大等。乳腺癌的典型症状是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防乳腺癌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房自检和专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肝癌
肝癌在我国较为常见,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硬化、酗酒、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因素有关。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此时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黄疸等症状。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介入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由于肝癌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因此预防肝癌至关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接种乙肝疫苗,积极治疗肝炎,避免酗酒,不吃霉变食物,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肝功能检查。
六、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淋巴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遗传等因素有关。淋巴瘤的主要症状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淋巴瘤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结合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和预后有所不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非常重要。
七、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白血病的病因与遗传、环境因素(如放射线、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有关。白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如面色苍白、乏力)、出血(如皮肤瘀斑、鼻出血)、感染(如发热、咳嗽)、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等。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部分白血病患者通过治疗可以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
了解了这些肿瘤内科常见疾病,我们不仅要重视预防,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当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不要因为疏忽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在不断改善,我们应该对战胜肿瘤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