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王亚楠:别忽视!肿瘤内科常见疾病与生活习惯的隐秘关联

发布时间:2025-06-10  来源:   
2025-06-10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王亚楠)在肿瘤内科的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患上癌症,觉得自己“没做什么特别的事”。事实上,很多肿瘤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肿瘤内科常见疾病,以及它们与生活习惯之间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关联。

  一、肺癌:烟雾缭绕中的隐形杀手

  肺癌是肿瘤内科极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提到肺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吸烟。确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数十种致癌物质,如尼古丁、苯并芘等,这些物质会随着烟雾进入肺部,长期刺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最终引发肺癌。有数据显示,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0--20倍。

  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同样危害巨大。很多人在家里或公共场所被迫吸入二手烟,其危害程度甚至不亚于主动吸烟。此外,厨房油烟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式烹饪中煎、炒、炸等方式会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方面,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也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缺乏运动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无法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而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身体抵抗致癌物质的侵害。

  二、胃癌:舌尖上的“定时炸弹”

  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很高,它的发生与我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首先,高盐饮食是胃癌的一大诱因。很多人喜欢吃咸菜、腌肉、咸鱼等腌制食品,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同时在腌制过程中还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胺,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长期下去就可能引发胃癌。

  其次,饮食不规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很多人经常不吃早餐,或者饥一顿饱一顿,这会打乱胃的正常生理节律,导致胃酸分泌紊乱,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几率,而长期的胃部疾病又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另外,喜欢吃烫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也更容易患上胃癌。过烫的食物会烫伤胃黏膜,而辛辣食物则会刺激胃黏膜,使其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就会增加。同时,长期酗酒也会对胃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三、结直肠癌:肠道健康的“无声警报”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尤为密切。首先是饮食结构的问题。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精细化,摄入的膳食纤维越来越少,而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却越来越多。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有害物质与肠道黏膜的接触。而高脂肪饮食则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长期作用于肠道黏膜,就可能引发结直肠癌。

  其次,缺乏运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有害物质被重新吸收的机会增加。同时,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另外,长期便秘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会增加。便秘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持续刺激肠道黏膜,容易引发肠道病变。还有,吸烟和过量饮酒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吸烟会增加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而酒精则会损伤肠道黏膜,破坏肠道的正常菌群平衡。

  四、乳腺癌:生活细节中的“潜在威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生活习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是肥胖问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而雌激素对乳腺细胞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可能会引发乳腺细胞的恶变。

  其次,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也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对作息时间非常敏感,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代谢,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过多,以及缺乏运动,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还有,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抑郁,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这也是乳腺癌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总之,肿瘤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生活中的很多小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为肿瘤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些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