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5家医院开展“预住院”试点,将相关术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统一结算

发布时间:2025-11-20  来源:   
2025-11-20  健康大河南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印发《关于开展“预住院”费用医保支付试点工作的通知》,协和医院、宣武医院等5家医院开展“预住院”试点,将相关术前检查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统一结算。专家指出,这一优化诊疗流程的“小改进”,是破解“看病难、住院难”的重要尝试。

  住院治疗的术前检查环节,往往会有两个难以调和的弊端——若以住院模式进行,患者作为术前检查后,还需要住院等待数日才能手术,既浪费医院的床位资源,患者也需要承担床位费、护理费等;若以门诊模式进行,门诊医保有起付线,自费的比例就会高,患者在医保结算上吃亏。

  那么,有没有一种模式将二者的“遗憾”有机地缝合在一块,尽最大努力惠顾于患者呢?北京五家医院试点“预住院”医保支付,在医保局支持下实现术前检查住院化结算,为优化医疗流程、降低患者费用提供了可行方案。

  所谓的“预住院”,即将术前检查这一原本由住院流程承载的医疗环节,提前至门诊阶段完成,并将其纳入住院费用统一结算。通俗一点,那就是住院的患者在门诊完成所有的术前检查,然后回家等着,等到医院有了空余床位,再来医院做手术。并且,在门诊完成的术前检查,也纳入住院医保。

  较之于传统模式,“预住院”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节省了患者的费用。北京这五家试点医院的数据显示,“预住院”患者平均自付费用下降40%以上。其次,患者从在医院等待手术,变成了在家等待手术,无效等待时间减少,患者自由度增加。再者,从“占着床位等手术”到 “入院即可做手术”,优化了床位资源,提高了医疗效率,提升了就医体验。

  由此可看,“预住院”模式不仅创新性地重构了医保支付机制,还减少了患者在医院等待时床位费、护理费、诊查费等不必要的支出,并且能优化医疗资源。当然,从其他地方的试点看,“预住院”也有瑕疵——可能有患者以“预住院”为名,完成检查后不住院手术,钻医保报销的空子。北京这五家试点医院,目前还没有发现此类现象。事实上,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延长报销时效,探索打包付费、加强医保监管等,就可以堵上这一漏洞。

  “预住院”模式,非北京医保局首创,在此之前,广东、河北、甘肃、江西等地,都已开始了“预住院”的探索。各地的试点均表明,预住院模式既能让患者实现“省时又省钱”的双重效益,也能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率,是一项惠医惠患的好措施、好政策。

  各地的试点,已经总结了经验,开辟了可行路径。好政策贵在及时落地。接下来,我们希望“预住院”模式能在试点省份全面展开,而那些还在观望的地方,尽早加入“预住院”队伍,最终实现“患者减负、医院增效、医保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