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深圳一医院使用直升飞机送肺源引起广泛关注,涉嫌特权特办

发布时间:2024-07-23  来源:   
2024-07-23  健康大河南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使用直升飞机送肺源一事引起广泛关注。

  网友质疑,用直升机运送移植器官涉嫌特权特办,为有背景的人群提供便利。

  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医疗行业从业者,解读医疗航空救援直升机的使用条件、收费标准及制约因素。

  直升机转运器官和重症患者并不少见

  出动直升机运送肺脏是业内常规操作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移植外科副主任医师丁志丹接受顶端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肺从获取器官到移植到患者身上,6小时内最佳,12小时以内也可。常用的运送器官的方式为飞机、高铁、汽车等,使用直升机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器官一旦获取下来,经过处理以后需要冷保存。冷缺血时间越短,对患者恢复越有利。在具体执行中是否使用直升机,一方面要看医院是否有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条件和意愿。”郑州人民医院肝移植科副主任赵云峰告诉顶端新闻记者。

  赵云峰说,国务院颁布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专门对交通部门要求,全力配合医疗部门转运需要移植的器官。

  河南省使用医疗航空救援最早可以追溯到九年前。2015年,河南宏力医院曾用救护直升机将该院一病人自愿捐献的器官送达郑州,有3名病人因此受益。

  在“7·20”抢险救灾过程中,空中“120”更是成功转运了36例急危重症患者。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开展医疗航空救援的患者,多为脑卒中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肺栓塞等危急重症。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使用空中“120”转运患者已超百例。

  空中“120”免费,但要通过医院专业团队评估

  国内某三甲医院医疗航空救援工作人员表示,医疗航空救援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并且对患者是免费的。

  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医疗航空救援的飞行成本约为3万元/小时——5万元/小时,有部分医院是自行承担飞行费用,也有医院是与相关政府单位(应急管理厅)合作,对符合条件的患者开展免费救援。

  哪些类型的重症患者可以搭乘空中“120”呢?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首先是远距离转运,当重症患者需要从一个地区转运到另一个较远的地区进行治疗时,航空转运可以大大缩短转运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是紧急突发病情,比如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患者生命垂危时,航空机转运能够迅速将患者送达医疗机构,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最后是地理条件的限制:对于一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直升机转运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能够突破地理环境的限制,为患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援。

  大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患者是否能够使用到医疗航空救援是谁来决定的呢?

  “医院有专门的医师评估团队来评估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合上飞机,航空救援因其特殊性并不适合所有患者,病情太重的患者是不适合上飞机的。”前述国内某三甲医院医疗航空救援工作人员说。

  多项因素制约医疗航空救援发展

  顶端新闻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医疗航空救援机型区别于常规直升机。

  其实,医疗航空救援飞机在出厂的时候直接就是空中“120”的配置。

  业内人士介绍,救援飞机配备有AED、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吸引器、氧气筒等抢救设备,不仅可在长距离患者转运中可以有效缩短转运时间,而且可以为患者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参与医疗航空救援的医务人员都要经过航空应急医疗救援操作规范培训。早在2016年,我国多家医院就联合成立了中国空中急救医院联盟。

  不过,因为专业性较强,投入的各方成本较高,医疗航空救援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医疗航空救援团队由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急救医生、护士组成,操作和协调难度大。而飞行产生的高昂费用也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主任潘胜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公益慈善、商业飞行、保险支付也是解决航空医疗救援费用的方式之一。“目前有很多保险公司在推行这样的商业保险,应该说这个会成为今后整个航空医学救援的费用负担机制中最主流的一种机制。”他说。

  除此之外,飞行时医疗设备可能受到干扰、天气因素、起降场地等,都有可能影响医疗航空救援的顺利进行。“航空救援时代还未完全到来。”前述受访医生告诉顶端新闻记者。

  相关链接:

  深圳“直升机送器官被指特权”事件新进展:患者系普通退休工人

  深圳卫健委回应“直升机送器官被指特权”:合理合法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