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最爱找这几类人,快看看你在其中吗?
大家好
这里是『医生说』
你是否也经历过
加班后反酸烧心
揉着肚子想"忍忍就过了"
聚餐吃撑腹胀
随便嚼两片胃药敷衍
偶尔空腹胃抽痛,安慰自己"最近累的"
我们总以为胃的“小脾气”不值当大惊小怪
可你知道吗
那些被你用"忍"字压下去的反酸、腹胀、隐痛
可能正是胃黏膜在反复受伤后发出的求救信号
胃是人体"后天之本"
它的健康从不是"小问题"
与其等警报拉响才后悔
不如现在就学会
读懂胃癌早期预警
避开伤胃雷区
掌握科学护胃法
别让"忍一忍"变成"悔一生"
今天起
认真对待每一次胃的不舒服
你的胃
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些“不起眼”的症状,可能是胃癌的早期预警!!
反复上腹不适:饭后腹胀、嗳气频繁,或隐隐作痛,疼痛没有规律,吃胃药后缓解不明显,甚至反复发作。
食欲突然下降:以前胃口很好,突然对油腻食物没兴趣,吃一点就觉得饱,体重在短时间内(1-3个月)下降5公斤以上。
消化异常:经常恶心、反酸,甚至出现呕吐,呕吐物可能带有血丝或暗红色物质;大便颜色变黑(像柏油样),可能是胃出血的表现。
其他细节:长期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或按压上腹部时能摸到硬块,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独有,但如果是高危人群出现类似情况,千万别硬扛,及时检查才能排除风险。
胃癌最爱找这几类人,快看看你在其中吗?
幽门螺杆菌“携带者”
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50%,它就像潜伏在胃里的“定时炸弹”,长期不处理会破坏胃黏膜,引发慢性炎症,逐步增加癌变风险。
“老胃病”患者
有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病史,尤其是胃黏膜出现肠化生、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的人,癌变概率比普通人高10-20倍。
饮食“重口味”者
顿顿离不开咸菜、腌肉、熏鱼,或长期吃烧烤、油炸食品,这些食物中的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致癌物会反复刺激胃黏膜。
有家族遗传史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中有胃癌患者,自己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2-3倍,建议更早开始筛查。
生活习惯“拖后腿”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熬夜压力大的人群,也容易被胃癌盯上。
专家支招做好这5件事,把胃癌挡在门外
胃癌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癌”,从生活习惯入手,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给胃“除菌”
全家一起做个碳13/14呼气试验,查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医生指导下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胃药+铋剂)规范治疗,别擅自停药或换药。
让餐桌“新鲜起来”
少吃腌制、熏制食品,买菜尽量选新鲜的鱼、肉、蔬菜;做饭少油炸、多蒸煮,吃饭时别急着狼吞虎咽,更别吃刚出锅的烫食(超过65℃会烫伤胃黏膜)。
给老胃病“踩刹车”
有胃炎、胃溃疡的人,别觉得“忍忍就好”,一定要按疗程治疗,定期复查胃镜;发现胃息肉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吸烟会让胃癌风险明显增加,酒精会加重胃黏膜损伤,最好能戒烟、少喝酒;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打乱胃肠功能。
学会给情绪“减压”
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降低免疫力。平时多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或通过听歌、聊天释放压力,给胃一个轻松的环境。
早期筛查:做对这几件事,能救命
胃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能超过90%,但晚期不足10%,关键就在于能否早发现。而筛查的“黄金手段”就是胃镜检查。
谁该查
4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建议主动做第一次胃镜。
多久查一次
普通人群每2-3年查一次;高危人群(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每年查一次;有癌前病变的人,按医生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
痛苦?选无痛胃镜
现在无痛胃镜技术很成熟,静脉麻醉后睡一觉就能完成检查,全程几乎没感觉,不用再因为害怕而拖延。
胃是我们身体的“营养加工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脆弱器官”。别等小毛病拖成大问题才重视,从今天起,好好吃饭、定期检查,让胃癌远离我们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