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别以为“打鼾”是小事,警惕睡眠呼吸暂停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2025-10-21  健康大河南

  “晚上睡觉鼾声震天,家人说我睡着后总像喘不上气,有时还会突然惊醒”“白天总觉得疲乏劳累,明明睡了八九个小时,还是提不起精神”……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困扰。这些看似寻常的睡眠问题,可能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下简称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的医学定义是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气流明显减少)的现象,每次暂停时间≥10秒,每小时发作次数≥5次,或7小时睡眠中累计发作≥30次。主要是咽喉部肌肉松弛、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气流无法顺利进入肺部。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它不仅影响睡眠质量,也会悄悄损害心、脑、血管等多个器官。因此,应科学认识睡眠呼吸暂停,早防早治。

  01

  别以为“打鼾”是小事

  很多人认为“打鼾就是睡得香”。事实上,并非如此。普通的鼾声通常声音均匀,呼吸不会中断;而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鼾声往往时断时续,中间会出现数秒至数十秒的呼吸暂停,随后突然发出一声响亮的鼾声,仿佛“憋了一口气终于喘上来”。

  睡眠呼吸暂停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由于呼吸问题的干扰,患者可能在睡眠中频繁翻身、多动,即使睡眠时间足够,也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影响睡眠质量。由于夜间睡眠被反复打断,身体无法得到充分休息,患者白天会感到困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来讲,长期睡眠不足容易使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增加患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频率;还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致使患者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不仅如此,患者早晨醒来时可能出现头痛,多为钝痛,这与夜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脑血管扩张有关,通常在起床后数小时内缓解。

  睡眠呼吸暂停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睡不好”这么简单,长期还容易对全身器官造成损害。

  心血管系统是最主要的“受害者”。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会引起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夜间高血压),长期可引发高血压病;还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冠心病、心律失常(如房颤)、心力衰竭,甚至增加夜间猝死风险。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50%~80%,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缺氧也会影响性功能,男性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缺氧还会导致身体出现应激反应,患者夜间睡眠时容易出汗,尤其是上半身出汗明显。部分患者还会在夜间频繁起床排尿,这可能是因为缺氧刺激肾脏功能变化,或睡眠中断后膀胱敏感性增加。

  此外,睡眠呼吸暂停还影响代谢系统,打乱胰岛素分泌节律,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诱发或加重2型糖尿病;可能引起或加重肥胖,形成“肥胖—呼吸暂停—更肥胖”的恶性循环。

  02

  这些人群易“中招”

  睡眠呼吸暂停并非“特定人群专属”,但以下几类人群风险更高,尤其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肥胖人群。体重超标是引发睡眠呼吸暂停的首要危险因素。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导致气道狭窄。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28的肥胖者,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4倍。

  二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咽喉部肌肉松弛、气道弹性下降,40~60岁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风险会接近男性。

  三是有家族遗传史者。如果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那么本人的患病概率会增加2~4倍。这与气道结构、肌肉功能的遗传倾向有关。

  四是存在上气道异常者。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小下巴、舌体肥大等,会直接导致气道狭窄,增加发病风险。

  五是有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刺激咽喉黏膜水肿)、酗酒(抑制呼吸中枢、松弛肌肉)、熬夜、缺乏运动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症状。

  建议高风险人群每2~3年做一次睡眠健康评估,早发现、早干预。

  03

  用个性化治疗找回安稳睡眠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建议尽快明确诊断。

  首先需要进行初步筛查。社区医院或家庭医生可通过“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估就诊人员白天嗜睡程度(如对“坐着阅读时是否会睡着”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得分越高风险越大),结合症状和体征(如肥胖、颈部粗短)进行初步判断。

  其后会进行确诊检查。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的“金标准”。通过在睡眠中监测脑电、心电、呼吸气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可明确呼吸暂停的次数、时长、缺氧程度,判断病情轻重(轻度:每小时暂停5~15次;中度:15~30次;重度:≥30次)。

  确诊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病因等,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患者而言,调整生活方式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体重减轻5%~10%,症状就能明显改善。建议通过低热量饮食和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日常饮食要少吃高盐、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避免睡前过饱;每周保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广场舞、骑自行车),增强咽喉部肌肉力量。改变睡姿也很重要,仰卧时舌头和软腭易后坠阻塞气道,因此最好选择侧卧,可在背部垫枕头辅助。如果有吸烟及饮酒习惯,建议戒烟限酒。此外,还要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睡前不服用镇静类药物,以免抑制呼吸。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是中重度患者的首选器械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佩戴面罩持续向患者输送一定压力的气流,以撑开狭窄的气道,防止气道塌陷,保证呼吸通畅。使用时,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面罩输送气流的压力,并坚持每晚佩戴。多数患者使用该方法治疗1~2周后,白天嗜睡、头痛等症状会明显缓解。口腔矫正器适用于轻度患者或不能耐受CPAP的患者,需由口腔科医生定制。患者在睡眠时佩戴口腔矫正器,可将下颌向前推移,扩大气道空间,减少气道阻塞。

  手术治疗适用于因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结构性问题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通过手术切除或矫正异常结构,可扩大气道。但手术效果因人而异,且术后患者仍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以避免病情复发。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就像一位“潜伏的健康小偷”,在鼾声中悄悄损害身体。但它并不可怕,只要提高警惕——关注家人的鼾声是否规律、留意自己是否总睡不够,及时通过筛查和睡眠监测明确诊断,再通过减重、佩戴CPAP等科学手段干预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重新找回安稳睡眠。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