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为啥心脏容易“罢工”?哪些人要格外小心?
最近出门是不是感觉像蒸桑拿?冰可乐配空调的日子虽然爽,但有个健康隐患正悄悄盯上很多人——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心脑血管急诊就诊率直接涨5%-10%!高温天,心脏比你更“怕热”!
下面,一次性为大家说清:夏天为啥心脏容易“罢工”?哪些人要格外小心?又该怎么科学护心?
高温天,心脏为何“压力山大”
高温导致血液粘稠,增加心脏负担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出汗散热,若水分补充不足,血液会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脑梗。
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大
高温使血管扩张,血压可能降低;但进入空调房后,血管又迅速收缩,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绞痛、动脉硬化的风险。
电解质流失,诱发心律失常
大量出汗会导致血钾、钠、镁等电解质流失,影响心肌正常电活动,可能引发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问题。
睡眠不足,加重心脏负荷
夏季夜短昼长,加上高温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担,提高心血管事件风险。
这五类人,夏天心脏最脆弱!
??高血压患者(血压易波动,增加卒中风险)
??冠心病患者(炎热天气可能诱发心绞痛)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脱水=更高血栓风险)
??中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
??长期熬夜、压力大的人群(心脏代偿能力下降)
护心攻略:记住这四招,夏天心脏稳稳的!
保持水分摄入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加快,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水分摄入应少量多次,以白开水为主,出汗多时要适量补充电解质。注意切勿大量饮用冰水,如果一次饮用大量冰水,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造成血容量增加,易加重心脏的负担。
合理饮食
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制品等。少喝碳酸饮料及其他含糖量高的饮品。同时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
避免忽冷忽热
夏天室外温度高,而室内开着空调温度低,这种反复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环境变化,对心血管患者极为不利。因此,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一般在26℃左右合适,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7℃。老年人要洗温水澡,不宜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
坚持用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停药
夏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性较大,白天在高温的影响下,人体由于血管舒张、血流加快、阻力减少等,部分患者的血压会出现下降。但夏季夜间,人的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容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因此,若擅自停药、减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血压波动等现象的增加,加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温馨提示
如果突然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出冷汗,别硬扛!这是心脏在喊“救命”!
? 第一步:立刻停下所有动作,靠墙坐好或平躺,保持安静;
? 第二步:马上打120!说清位置+症状(比如“XX小区3栋2单元,胸口像压了大石头”);
? 如果随身带了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马上舌下含1片(血压低的人慎用!)。
划重点:别自己开车去医院!急救车上的设备能争取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