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血常规检验,抽胳膊or扎手指头,检测结果会有不同吗?

发布时间:2024-09-04  来源:   
2024-09-04  健康大河南

  每次值夜班时,总会遇到几个门诊患儿家长一直纠结:做血常规到底是抽静脉血好还是扎手指头好。既不想抽静脉让孩子疼,又害怕扎手指头结果不够精准。

  我们也希望在不影响检验质量的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遵循患者意愿。

  所以我们通常回复:都行,如果小孩愿意配合,建议3岁以上抽静脉,如果不愿意,也可以采手指头。

  那么,问题来了

  检验科的采血建议有没有官方说明?

  这两种采血方式有什么不同,对结果有没有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一下抽静脉与扎手指头这两种采血方式,解答大家的疑惑,让大家心中有数,再有采血需求时可以自行参考。

  我们知道,血液在人体组织与器官中广泛分布,能够起到运输激素与营养、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当患者发生疾病,血液中的相关指标也会出现改变,通过采血来检测这些指标能够帮助确诊疾病,同时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验就是临床诊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它能够检测出血液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变化,可有效确诊疾病,对血液系统、感染等疾病的诊断效果尤为理想。

  血常规检验采血方法

  而进行血常规检验,就必须要为患者采血,临床上最常用的两种采血方式为静脉采血法(俗称:抽胳膊)与末梢采血法(俗称:扎手指头)。

  静脉血一般指体循环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末梢血是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其成分包括:微动脉血、微静脉血及少量组织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61《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与WS/T779—2021《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及《中国末梢采血操作共识》发布的采血标准,静脉采血要求4个月以内的婴儿行颈外静脉或头皮浅静脉采血,3岁以上的儿童多行肘正中静脉或静脉穿刺,其他年龄段儿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末梢采血要求28天及以上的参考个体,一般选择左手无名指的尺侧作为穿刺部位,穿刺部位要求无感染、血供良好。

  正是基于国标要求,检验人员才会建议3岁以上儿童抽胳膊,3岁以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扎手指头。

  这里的“实际情况”包括儿童的血管粗细、穿刺的成功率、对抽血害怕心理、患儿的配合度及家长的态度等,主要由抽血人员评定。

  那么,除了采血部位不同,这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如何呢?

  大量的医学研究已证实,末梢血会对血常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随着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延长,白细胞、血小板等会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的现象。

  其原因是:

  ①在采集末梢血的过程中,需反复挤压才能采集足够的血液,这样容易导致血小板发生粘附和聚集;

  ②末梢采血的血液流速较慢,同时因反复挤压,很容易将组织液等其他成分混杂到血液中,导致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被稀释,最终影响血常规细胞计数结果;

  ③末梢采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穿刺深度、挤压力度、采血位置、温度等都会导致结果误差。

  静脉采血还有以下优势:

  ①静脉采血一次可以采集充足的血液,可以满足多次复查及加项;反之末梢采血如果因结果异常等原因需要复查时,就需要再扎一次或者重新静脉采血。

  ②静脉采血只要穿刺成功,用时更短,采集过程中发生溶血、凝集等现象的机率较低,样本质量更高,相应的检测结果也更准确。

  虽然静脉采血优点多多,但这并不代表末梢采血法毫无可取之处。末梢采血最大的用武之地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对于新生儿这两种采血方法结果无较大差异。而且在大家普遍关注的疼痛感方面,末梢采血一般要比静脉采血痛感更低。

  因此,在遇到特别害怕抽血或者血管不明显比较细小等情况,末梢采血也是简单可行的推荐方式。

  不管是哪种采血方式,实验室都需要排除不合格标本(如采集量不足、肉眼观察有血凝块、显微镜下有血小板聚集的标本)的影响,静脉血还应同时排除溶血、脂血和高胆红素的影响。

  如有需要,检验人员都可能会要求重复二次采血,只有相互理解配合,才能给患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结果。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