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新华社记者心梗去世,外套还搭在椅背上!人到中年,12个梗死信号要牢记

发布时间:2019-12-05  来源:   
2019-12-05  健康大河南

  最近,一则消息让人痛心: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专特稿专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徐勇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中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去世,享年56岁。据悉,11月20日下午3时许,徐勇正常上班时突感不适,虽经同事、医护人员抢救,依然不幸去世。

  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刘洪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牛弹琴”中发文悼念徐勇,并谈到了记者的忙碌与不易。

  50多岁,正是能陪着父母安度晚年,看着孙辈长大成人的年纪,却被心梗夺去了生命,让人惋惜不已。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以及冠心病家族史是心梗的危险因素,这些人群更容易被心梗盯上。

  但我们忽略了的是:

  “现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是过度劳累,压力增大,过多熬夜。40岁至60岁的中青年男性是心梗易发人群。脑力劳动者平时活动少,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脑力活动,也容易发生心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明教授在11月2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212个心梗征兆,要当心!

  说到心梗,大家都知道胸前区疼痛、大汗淋漓是典型症状。但有些情况并不起眼,却可能是心梗。人到中年,一定要了解好这些信号,以防万一!

  据医疗自媒体“定焦专家号”,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在临床工作20多年,做过8000多例手术。他总结出了十二个心梗容易被忽视的征兆。

  心梗预兆一:胸口被胶带缠绕

  胸口感觉被胶带缠绕,或有一种被束缚感,要当心是心梗的预兆。

  心梗预兆二:双耳突聋

  双耳突聋跟心血管堵塞有直接的关系。在张健医生接触的心绞痛患者中,有很多都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术后马上症状消失。所以,听力突然下降,是心绞痛的一个早期症状。

  心梗预兆三:牙痛

  牙痛,尤其是牙痛的部位确实存在牙病,特别容易误诊漏诊。所以,高危人群牙痛,先要排除心肌缺血的问题。

  心梗预兆四:头晕

  高危人群经常头晕,或长期头晕,要小心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五:脚底疼痛

  张健医生遇到很多患者都有反映脚底疼痛。脚底针刺一样的疼痛,也是心绞痛的一个表现。这种症状虽然不多见,但是千人千面,心脏报警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

  心梗预兆六:肩胛骨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女性患者,肩胛骨好像漏风一样,丝丝地疼痛。机缘巧合发现心血管问题,治疗后不疼了。

  所以,高危人群伴有肩胛骨疼痛的要注意,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七:左上肢无力

  左上肢无力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患者表现就是左侧肩胛骨和左上肢的难受,酸胀,有的使不上力气,检查发现是心肌缺血。通过药物或者手术改善之后,症状很快消失。

  心梗预兆八:左腿酸麻胀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女性患者,术前几个月左腿一直酸麻胀疼,针灸拔罐都没什么用,结果手术改善心血管问题后,腿不疼了。

  所以左腿酸胀这个症状,可能也是心梗预兆。所以左腿的酸麻胀痛,对于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血管问题。

  心梗预兆九:头疼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位老年女性,活动走路就会头疼,后脑勺疼。直到发现右冠出现严重狭窄而且钙化,处理后头痛就消失。

  可见,高危人群伴有头疼的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心梗的征兆。

  心梗预兆十:突然变懒、乏力

  这个症状在高龄老人当中比较常见。没有其它不适,唯一的感觉就是乏力,嗜睡,不想动,犯懒,这时候要高度警惕心肌缺血问题。

  心梗预兆十一:脐周疼痛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50岁左右的患者,早晨遛弯回来后肚脐周疼,以为是闹肚子,但疼的却越来越强烈。到医院后,医生结合天气寒冷、体温不高、年龄和症状,查心电图发现心梗。血栓抽吸手术后,脐周疼痛就消失了。

  所以脐周疼痛,对于心梗的高危人群,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心梗预兆十二:睁不开眼睛

  张健医生曾遇到一个中年男性,8年睁不开眼睛。结果检查心脏后发现心衰,前降支堵了99%。马上手术通开血管后,眼睛能睁开了。

  虽然无法考证心脏缺血和眼睛之间的关系,但是大家要留意下,如果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甚至睁不开了,也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小心脏。

  310个危险时刻,心梗易发生!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在2018年3月30日健康时报心脑血管版刊文,根据临床案例,发现急性心梗有10个“危险时间”。尤其是高危人群,比较容易在这些时刻发生:

  01 如厕时刻

  用力排便时,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甚至可较平时翻一番,这都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在如厕时切忌用力过猛,大便不顺畅时,可通过药物等方式辅助排便。

  02 洗澡时刻

  洗澡时全身血管扩张,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长时间待在密闭缺氧的环境里,很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血。

  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洗澡水温应与体温相当,时间不宜过长。

  03 酒席时刻

  酒精会引起大脑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并可诱发心律失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者则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或急性心梗。

  04 打牌时刻

  打牌、下棋时久坐不动,情绪突然激动时,血压会一路飙升,心率增快,容易诱发心肌缺血。

  有冠心病疾患及中老年人在进行打牌、下棋等娱乐时,适当起身活动,利于血液循环。

  05 看电视时刻

  长时间看电视会使情绪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建议睡前看电视别超过半小时,不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

  06 游泳时刻

  游泳时受到凉水的刺激,也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出现冠状动脉缺血而诱发心肌梗死。

  建议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进行游泳锻炼前做好热身,完全活动开身体,同时要选择水温适宜的地域,避免低水温的刺激;冠心病患者最好别游泳。

  07 吸烟时刻

  吸烟会促使动脉硬化,也会增大心梗的危险。另外,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导致血管闭塞,发生心梗。建议所有人都能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尽早戒烟。

  08 晨起时刻

  早晨起床,人从“半休眠”状态苏醒,呼吸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容易使已老化的心脑血管破裂,黏稠血液易形成血栓造成栓塞。这就是专家广泛认同的“魔鬼时刻”。所以,晨起最好在床上活动四肢后再缓慢坐起。

  09 鼾睡时刻

  睡觉时“打呼噜”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发性疾病,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在低氧血症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可导致夜间急性心肌缺血,严重还会诱发急性心梗。建议睡觉打呼噜的人尽早治疗,排除风险。

  10 悲伤时刻

  悲伤情绪无法排解时,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降低心脏泵血功能,进而引起如心痛、气短和休克等症状。建议保持心态平衡,切忌过喜过悲。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