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生科普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韩凯昊: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 这些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发布时间:2025-04-27  来源:   
2025-04-27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治医师 韩凯昊)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凭借微创、高效的特点,为众多患者解除了脑部 “炸弹” 的威胁。然而,治疗结束并不意味着危险完全消除,术后的精心护理与注意事项是保障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了解并做好这些要点,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重拾健康生活。

  一、术后住院期间:严密观察与基础护理

  介入栓塞治疗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入重症监护室(ICU)或普通病房进行密切观察。这段时间内,医护人员会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血压的稳定尤为重要,过高的血压可能增加动脉瘤残腔再出血的风险,而过低的血压则可能影响脑部供血,因此需要通过药物等手段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 。同时,医生会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比如是否清醒、能否正确应答、肢体活动是否正常等,以此判断有无脑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穿刺部位的护理也不容忽视。手术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穿刺,术后该部位会进行加压包扎,并使用沙袋压迫 6 - 8 小时,防止出血。患者需要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避免弯曲,卧床时间通常在 12 - 24 小时。在此期间,家属要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如翻身、擦拭身体等,但要注意避免触碰穿刺部位。同时,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若发现敷料被血液浸透或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加剧,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术后,医生还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一系列药物治疗。止血药物可减少穿刺部位出血风险;脱水降颅压药物能缓解因手术操作或栓塞后局部反应导致的颅内压升高;预防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则有助于维持脑部正常血供,降低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患者及家属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二、居家康复阶段:生活细节与健康管理

  当患者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后,居家康复成为恢复的重要环节。在饮食方面,遵循清淡、易消化且营养均衡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因为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动脉瘤破裂或再出血的风险。同时,适量补充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身体恢复,但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盐和糖分的摄入。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康复初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如跑步、搬重物等,可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散步、太极拳等舒缓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同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因为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情绪管理同样关键。脑动脉瘤的治疗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血压和身体恢复。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三、长期复查与并发症预防

  介入栓塞治疗后,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术后 1 - 3 个月进行首次复查,通过脑血管造影(DSA)、CT 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查看是否存在残留、复发,以及脑血管的恢复状况。之后,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制定后续的复查计划,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即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也不能忽视,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

  此外,介入栓塞治疗后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迟发性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动脉瘤再破裂等。患者和家属要了解这些并发症的症状表现。例如,若出现头痛加重、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或脑梗死的征兆;若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需警惕动脉瘤再破裂的可能,应立即就医。同时,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控制病情,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避免因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影响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从住院期间的严密观察到居家康复的生活管理,再到长期的复查与并发症预防,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重视这些注意事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促进身体康复,远离脑动脉瘤带来的威胁,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 张洁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