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心血管对话 > 正文

【心血管大讲堂】对话刘乃瑞:如何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肌梗死

发布时间:2023-09-13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23-09-13  健康大河南

  

  主持人前言:闫先生,今年57岁,平时应酬比较多,再加上经常熬夜、抽烟和喝酒。这阵子总是感觉左前胸一阵儿一阵儿的闷痛,休息一会儿,几分钟就好了,心里嘀咕是不是得心脏病了?有一天晨练时,突然左前胸疼痛难忍,满额头的冷汗,感觉快不行了,很快倒地在路边被路人发现,叫了120急救车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经过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是急性心肌梗死,医院迅速给他进行了抢救,还做了介入手术,最后起死回生。闫先生怎么就突发心肌梗死了呢?心肌梗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突发心肌梗了该怎么办?医生是如何治疗心肌梗死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刘乃瑞,请他来给我们普及下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欢迎他的到来!

  主持人:刘主任,先和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观众朋友大家好,主持人好!

  节目提纲:

  问题一:大家对心肌梗死都比较陌生,那么,什么是心肌梗死?刘主任,您来给大家讲讲吧。

  嘉宾:好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突发疾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等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问题二:很多疾病的发病,都有很多诱因,那么,心肌梗死的发病诱因有哪些?请刘主任给我们讲讲吧。

  嘉宾:常见诱因包括:过度劳累;紧张、愤怒等激动情绪;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大量饮酒等。

  问题三:刘主任,当前我国心肌梗死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呢?

  嘉宾:北京阜外医院杨跃进、许海燕等基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24125例患者分析数据显示:年轻(≤45岁)急性心梗患者占8.5%。

  据国家卫健委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在我国城镇居民的死亡原因分类中,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比分别为25.64%、21.71%,其总和远超恶性肿瘤(24.61%)。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心血管相关的健康问题也在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据2022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显示,2022年中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中,我国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达100万,致死人数甚至超过所有脑肿瘤死亡人数的总和。

  问题四:刘主任,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都有哪些?您来给我们讲讲吧。

  嘉宾:典型的心梗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疼痛:近70%表现为胸痛伴大汗。胸痛常有一种紧缩感、压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时心梗也会伴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胃痛、牙疼、下颌部疼痛不适等。

  2. 持续时间长:心梗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30分钟且不能自行缓解;常伴有放射痛(包括左上肢、右上肢及肩部)、恶心、呕吐、气短、呼吸困难等。

  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神志模糊、一过性意识障碍、晕倒、尿量迅速减少等现象。

  问题五:刘主任,在临床上,如何诊断心肌梗死?

  嘉宾:多数急性的心肌梗死可通过症状、心电图、抽血化验心肌损伤的标记物就可以诊断。确诊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血液中能够检测到反映心肌坏死的物质,即心肌损伤标记物。

  有些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不是很典型,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开始时不一定能发现问题,这时医生可能会不止一次做心电图和抽血化验,来观察动态变化,以明确诊断,并判断病情变化。

  问题六:心肌梗死的并发症都有哪些?请刘主任给我们普及下。

  嘉宾:1.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总发生率高达50%,可造成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 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偶为室间隔破裂;3. 栓塞,可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4. 心室壁瘤发生率5%~20%,主要见于左心室;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

  问题七:对于心肌梗死,很多患者非常关心的就是如何治疗了,目前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都有哪些治疗方案?

  嘉宾:心肌梗死的治疗分为急性期的治疗和慢性期的治疗,两个时期的治疗都能做到及时、规范,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冠脉血管被堵住了,首要的治疗就是尽早打通血管,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做介入放支架,或者用药物把血栓化开,就是溶栓。

  支架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在急性期尽早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不但可挽救生命,还能挽救即将坏死的心肌。

  慢性期的治疗,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让自己的生活健康起来,戒烟、戒酒、在医生指导下运动、健康饮食、放松心情。

  二、所有得了心梗的人,只要没有禁忌症且可以耐受,都需要吃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这两类药物都是为了预防心梗再发。还需要评估患者的缺血出血风险,将抗血小板药物的量用够疗程。

  三、其他药物,比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的药物、抗心室重构的药物等也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性使用。

  总之,急性期要着眼于快速打开血管,慢性期要预防再次心梗和心梗并发症。

  问题八:在您的从医经历中,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您有没有在治疗中遇到突发情况,遇到突发情况,您是如何解决的?这个病人有没有让您难忘的故事和细节?

  嘉宾:突发情况和难忘的经历有很多。其中有一位以腹部疼痛就诊的患者,自诉既往胃病史,在当地诊所里按胃病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就来就诊,到了我们这里之后,腹部CT、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同步做了之后,发现是个心肌梗死。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症状不典型、不能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第一时间完善心电图检查和心肌损伤标志物非常重要。不能因为症状不典型,就随便排除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问题九: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和病情。刘主任,在这里,您给些患者提供些指导性的建议吧。

  嘉宾: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作为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 戒烟:建议患者戒烟,并避免二手烟。

  2. 控制饮酒:成年男性酒精量每天《25g,成年女性酒精量每天《15g。

  3. 控制体重:体重指数理想范围: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腰围目标值:男性≤90cm、女性≤85cm。鼓励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身体活动及健康的膳食降低或维持体重。

  4. 睡眠管理 重视患者失眠问题,早期预防和控制。

  5. 情绪管理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出现心理问题及早处理。

  6.建议所有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育活动,从一个舒适的水平开始,逐渐增加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问题十:定期检测对控制症状很重要。即使病情稳定,定期随访也是必要的。那么,如何进行心肌梗死的管理和检测呢?

  嘉宾:对于已经被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并按规定用药,定期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尤其是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要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交流,制定更为详细的治疗方案并按规范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以下几项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

  1.血糖:很多人只关注空腹血糖,体检或者因疾病住院等查血糖时多数是查的空腹血糖,但空腹血糖正常并不代表血糖完全正常。有研究显示治疗糖尿病,特别是控制餐后高血糖,可使患高血压的风险下降34%,减少49%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和全因病死率增长20%-30%;研究表明加强血糖控制,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减少42%。因此,及时筛查血糖,不做“隐性糖人”,注意全面评估血糖情况,强调综合治疗。

  2.血脂:血脂的主要成分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因此,控制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对于预防心梗的发生和复发非常重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导致心梗的“元凶”。

  3.血压:高血压促进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促发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心肌梗死的发作。所以我们要定期监测血压,保持血压控制达标,可以预防心梗复发。

  问题十一:刘主任,在节目的最后,针对如何预防心肌梗死,您来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吧!

  嘉宾:多吃少动导致的肥胖、血压、血脂、血糖异常和吸烟等等是产生心梗的土壤。所以,预防心肌梗死就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前面说的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体重、情绪管理等等;其次做好上述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管理。

  主持人结语:好的,非常感谢刘主任的精彩讲解,相信通过本期节目,大家对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好了,本期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孟璐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