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三部门发布通知,针对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提出十条负面行为清单

发布时间:2025-11-10  来源:   
2025-11-10  健康大河南

  不得以健康科普形式违法违规发布各类广告、导流导诊,或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推销和销售医药产品、养生课程、保健食品等牟利;不得夸大病情和疾病治疗效果,不得以“神医”“神药”名义进行宣传……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11月7日发布通知,针对医务人员互联网健康科普行为提出十条负面行为清单。

  当前,公众健康知识仍显匮乏,大家乐见医生们在闲暇时,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健康科普,乃至成为“网红”。然而,一些医生博主在成为“网红”之后,逐渐地背离了健康科普的初衷。他们将健康科普视为牟利手段,“嘴上是科普,背后是生意”,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形象。

  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发布十条负面行为清单,就是明确告知进行健康科普的医生,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底线是不可逾越的,从而为医务人员的健康科普划定明确的红线。所以,此举将有助于规范健康科普行为,让真正有价值的医疗知识得以传播,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十不准”出台,到底是说给谁听?首先,这是针对每一位进行健康科普的医务人员所划定的红线。医生进行健康科普,是他们的职责所系,这肯定是值得鼓励的好事。不过,医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健康科普,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行为被禁止?“清单里”叙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科普医生必须认真对照,逐一遵守。

  其次,“十不准”是说给网络平台听。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健康科普内容负有不可推卸的审核、监督责任。网络平台应健全审核监督和处罚机制,并依据“十不准”,严格监管医生博主输出的医疗内容,核对科普内容是否违规,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博主遵守规定。

  再者,医生网络科普的“十不准”,也是说给各地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听。医疗机构需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互联网科普账号备案制度,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并实施常态化内容抽检。医生博主一旦出现违反“负面清单”的行为,被患者举报,医疗监管还应对照“十不准”,及时进行调查处置。

  最后,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十不准”规定,同样也是向每一位受众传达,为大家在判断医疗科普账号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时,提供明确的对比和参照标准。对于违规“清单”、挂羊头卖狗肉的“网红医生”,我们应积极向网络平台和医疗机构举报,绝不能姑息纵容。

  医务人员借助网络视频平台,诙谐幽默,深入浅出地宣传医疗知识,进行健康科普,这是好事,我们欢迎支持。但是,如果医疗博主违反“十不准”内容,误导广大受众,损害公众健康利益,医疗部门和网络平台就应采取惩处措施,坚决抵制侵犯公众健康权益的“伪科普”。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