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病,掌握这些要点能降低发病风险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   
2025-09-10  健康大河南

  7月10日,60岁的周先生因恶心、呕吐、昏迷,被家人紧急送进了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脑出血,在多学科紧密协作下,经过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促醒治疗、亚低温治疗、营养脑神经等专业救治,周先生终于脱离了危险,逐渐康复,没有留下明显的后遗症。8月31日,顺利出院了。

  医疗小知识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风险高,严重时可能导致瘫痪、失语甚至危及生命。通过日常干预预防,掌握以下关键要点,能帮老年人降低发病风险。

  严控血压,是预防核心。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元凶”,要定期监测血压,早晚各测1次,根据情况调整用药;要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减药或换药,即使血压稳定,也需在医生指导下维持治疗;要避免血压骤升,起床时,醒后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下床站半分钟,避免情绪激动、突然用力,如搬重物、用力排便等。

  管理基础病,减少“隐形伤害”。除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等基础病,也会间接损伤脑血管,增加脑出血风险,要控制好病情。

  调整饮食,给血管“减负”。不合理饮食会加重血管负担,日常饮食需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原则。少吃盐: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吃“护血管”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碰“高危食物”,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含糖饮料等。

  适度运动,别“过度用力”。推荐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周运动3-5次。 避开危险场景,如运动时避免突然弯腰、低头、起身,若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肢体麻木,需立即停止并休息。

  警惕“小信号”,及时就医不拖延。脑出血发病前可能有“预警信号”,如果出现突发剧烈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要立即就医。

  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长期熬夜、情绪紧张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要保证每天睡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前不看手机、不喝浓茶;做好情绪调节,少生气、少焦虑,保持心态平和。

  脑出血虽凶险

  但只要老年人坚持

  “控血压、管基础病、调饮食、

  适度动、察信号、稳情绪”

  就能有效降低风险

  守护好脑部健康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