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脚部5种异常,可能在“提示”肝脏状态不好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   
2025-09-05  健康大河南

  王阿姨56岁,最近总觉得脚有些不对劲:脚背皮肤变得有点发黄、偶尔浮肿,连洗脚的时候都觉得干干的、有些脱皮。本来以为是血压上来了或者“年纪大了”。可有朋友提醒,脚上的这些小变化,也许是肝脏在“求救”,真有这么神奇?王阿姨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去医院查了肝功能。结果,医生帮她找到了“幕后真凶”:肝功能有些异常,部分指标接近报警线。

  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细节,肝脏出了毛病,往往早期没啥明显感觉。但有些身体信号,其实已经悄悄出现。尤其是我们的脚,常常会在第一时间“唱反调”。网友们总问:肝不好,真的能通过脚部表现看出来吗?有哪些症状一出现就得留心,不要让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

  下面详细聊聊,肝不好的人,脚上常见的5种异常,你都注意过吗?

  脚部5种异常,可能在“提示”肝脏状态

  现代医学与中医都有相关论述。肝脏是人体解毒代谢的中枢,一旦受损,会引发全身循环和代谢异常,有些变化最先表现在足部。别以为只是皮肤干,泡泡脚能缓解,有时候,这背后的真正原因你想不到。

  脚掌发白

  经验不足的朋友容易忽略这一点。肝脏参与造血和调节血液运输。如果出现肝损伤,血液供应一旦“不给力”,局部循环障碍就会导致脚掌发白或者苍白。原本红润的脚底,慢慢泛白,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洗澡或运动后还是这样,更要引起注意。有研究显示,肝功能异常患者,脚部供血能力下降概率高达60%以上。

  脚底蜡黄

  是不是发现脚掌、脚心慢慢变得偏黄色,而且皮肤还有点油、有点厚?这往往不是单纯缺休息,它其实是“黄疸”在脚部的表现。肝脏一旦出问题,体内胆红素代谢受阻,大量胆红素积聚在血液里,最容易影响脚底等末梢部位,时间一长就会出现颜色变黄的情况。严重时,皮肤、巩膜、甚至小便都会发黄,此时黄疸已达临床标准。

  脚部皮肤干燥开裂

  别以为皮肤干脱皮就是缺水或者天冷,这很容易和肝功能问题混淆。肝病患者局部循环和新陈代谢减慢,皮肤得不到充分滋养,导致干燥、粗糙、甚至裂口。有调查显示,肝硬化、慢性肝炎人群,出现脚部皮肤干裂现象的概率比健康人高出三成。对此,抹再多保湿霜都无济于事。

  脚上经常有瘀点、瘀斑

  很多人会莫名其妙脚上起一块一块黑紫的瘀点,按下去也不疼。这并不是撞到或者皮肤老化,重要原因之一是肝功能受损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血液凝固能力下降。中老年人如果越来越频繁地在脚踝、小腿、脚背上发现类似的瘀斑,建议到医院查查肝功能。调查显示,肝损伤伴凝血异常患者中,45%的人脚部曾有不同程度瘀血。

  双脚浮肿

  这是最容易一眼识别的信号。肝脏一旦出现纤维化,门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和水分容易沉积,脚踝、小腿、脚背出现明显浮肿。有时候一摸还是坑,按下去弹不回来。慢性肝病长期发展,甚至会引发全身水肿、腹水等危险问题。

  出现这5种脚部异常,怎么办?先别慌,学会三步分辨和护理

  发现脚上有这类变化,不用过度焦虑,也别自己乱用药。大致有这几个参考建议,有助于甄别和保护肝脏健康。

  先查病因,别瞎猜

  脚部异常并非100%等于肝病。有些是心脏、肾脏、血管问题引起,也有可能与生活方式、季节因素相关。如果怀疑自己肝功能不好,建议先去医院做肝功能、B超等基础检查。出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等指标时,基本可以锁定是肝脏因素。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