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胸痛、胸闷、气短,年轻人也要警惕心梗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   
2025-04-28  健康大河南

  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老年人的“专利”,然而近年来,医院急诊室里频繁出现年轻的心梗患者。20多岁的程序员连续加班后突然胸痛倒地,30岁的创业者因长期吸烟和高压工作引发心梗……这些真实案例不断敲响警钟:心梗正在向年轻人伸出“魔爪”。熬夜、吸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年轻人的心脏健康。了解心梗年轻化的背后原因、潜在风险与预防方法,对当代年轻人而言迫在眉睫。

  一、心梗的本质与危害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肌坏死的严重疾病。心脏的正常运转依赖冠状动脉持续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 。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后,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完全或部分堵塞血管,使得相应部位的心肌因得不到血液灌注而坏死。

  心梗发作时,患者通常会出现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甚至达手指、下颌、颈部等部位。同时,还可能伴有胸闷、气短、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若未能及时救治,心梗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导致猝死。即便经过治疗,坏死的心肌也无法再生,心脏功能会受到永久性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我国每年因心梗死亡的人数高达55万,且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二、年轻人心梗高发的背后推手

  (一)熬夜:透支健康的“慢性毒药”

  熬夜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加班赶项目、沉迷电子游戏、追剧刷短视频……长期熬夜会严重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熬夜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此外,熬夜还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变得脆弱,斑块更容易破裂。研究表明,长期熬夜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出1.5倍 。

  (二)吸烟:点燃血管的“定时炸弹”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物质。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交感神经,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同时还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脏供血。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强200多倍,一旦结合,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焦油则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僵硬 。每天吸烟20支以上的年轻人,发生心梗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 - 4倍。更令人担忧的是,二手烟同样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年轻人,心梗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三)不健康饮食:喂养血管的“隐形杀手”

  高盐、高脂、高糖的饮食习惯在年轻人群体中十分普遍。过量摄入盐分,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进而升高血压;长期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过多摄入含糖饮料、甜品等,会引起血糖波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老化。此外,年轻人常因工作忙碌或生活不规律,三餐不定时定量,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进一步加重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四)缺乏运动:弱化心脏的“无声帮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长期久坐不动。工作时对着电脑,休息时躺着玩手机,日常运动量严重不足。缺乏运动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同时,运动不足会使心肌得不到有效锻炼,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不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常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五)精神压力:压垮心脏的“无形巨石”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促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同时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异常。此外,精神压力过大还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原本就狭窄的血管进一步收缩,加重心肌缺血,增加心梗的发病几率。许多年轻的心梗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过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

  (六)基础疾病年轻化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原本多见于中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今在年轻人中也越来越常见。高血压会使血管壁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纤维,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血脂异常则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大增加了年轻人发生心梗的风险。

  三、年轻人心梗的早期预警信号

  由于对心梗缺乏足够的认识,年轻人往往容易忽视早期症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了解心梗的早期预警信号,能够帮助年轻人及时发现异常,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

  1. 胸痛:这是心梗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出现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疼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不能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会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下颌、背部等部位。

  2. 胸闷、气短:在没有剧烈运动或其他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胸闷、气短,感觉呼吸费力,活动后症状加重。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肺部淤血或心功能下降的表现。

  3. 心悸: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不规则,或有心慌、心跳漏跳的感觉。这是由于心梗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影响心脏电活动,引发心律失常。

  4.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在心梗发作时,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胃肠道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等疾病。这是因为心脏缺血刺激了迷走神经,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5. 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黑矇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丧失。如果年轻人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伴有熬夜、吸烟、高血压等高危因素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就地休息,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四、守护心脏健康,年轻人该如何行动?

  (一)调整生活方式,筑牢健康根基

  1. 规律作息,拒绝熬夜: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尽量避免熬夜,固定作息时间,早睡早起。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 远离烟草,健康呼吸:坚决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戒烟后,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会逐渐修复,血压、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心梗风险也会显著降低。同时,也要远离吸烟环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3.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甜品等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规律用餐,细嚼慢咽。

  4. 坚持运动,强健体魄: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哑铃练习等。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身体代谢能力。

  (二)管理精神压力,保持身心愉悦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与朋友聚会等方式放松身心;也可以尝试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减轻精神紧张。当感觉压力过大,无法自行调节时,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家人朋友的帮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维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三)定期体检,早防早治

  年轻人应重视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等项目。通过体检,能够及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潜在健康问题。如果查出异常,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

  (四)学习急救知识,关键时刻救命

  掌握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技能,对挽救心梗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年轻人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课程,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和流程。在遇到心梗患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生存率。

  心肌梗死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年轻人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病风险。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过大以及基础疾病年轻化等因素,都在不断侵蚀着年轻人的心脏健康。但幸运的是,通过了解心梗相关知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管理压力,定期体检,年轻人完全可以降低心梗的发生风险。守护心脏健康,从现在做起,莫让不良习惯成为毁掉健康的“元凶”。只有重视心血管健康,才能拥有充满活力的人生。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