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健康热文 > 正文

掌握科学防治乳腺癌的正确方法,远离这些常见误区

发布时间:2025-04-21  来源:   
2025-04-21  健康大河南

  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然而,在乳腺癌的防治过程中,许多人存在认知误区,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影响疾病的早期发现,还可能延误治疗。打破这些误区,建立科学的防治观念,是守护女性健康的关键一步。

  一、乳腺癌防治误区现状

  在乳腺癌防治领域,各种错误观念广泛存在。一些人认为乳腺癌离自己很遥远,忽视日常筛查;还有人盲目相信民间偏方,延误正规治疗。这些误区不仅源于对乳腺癌知识的缺乏,也受到网络不实信息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纠正错误认知,树立科学防治理念刻不容缓。

  二、常见乳腺癌防治误区解析

  1. 误区一:年轻女性不会患乳腺癌

  许多年轻女性认为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的“专利”,这种观点大错特错。虽然乳腺癌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近年来,我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比例逐渐上升。据统计,我国乳腺癌患者中,35岁以下患者占比约10% - 15% 。年轻女性同样需要重视乳腺健康,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专业筛查。

  年轻女性患乳腺癌可能与遗传因素(如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高脂肪饮食)、长期使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等因素有关。

  2. 误区二:乳腺增生一定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很多人担心它会演变成乳腺癌。实际上,绝大多数乳腺增生属于生理性变化或良性病变,只有少数不典型增生才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

  乳腺增生多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月经后症状减轻,乳房可触及结节但边界清晰;而乳腺癌的肿块多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可有效区分两者,不必过度恐慌。

  3. 误区三:乳房自检就能发现早期乳腺癌

  乳房自检是发现乳腺异常的初步方法,但存在局限性。乳房自检多在洗澡或睡前进行,通过触摸感知乳房是否有肿块、皮肤凹陷等。然而,早期乳腺癌的肿块可能很小,位置较深,仅凭手感难以察觉。

  科学的乳腺癌筛查需要结合临床体检、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钼靶)等专业检查手段。对于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40岁以下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致密,超声检查更为合适。

  4. 误区四:乳腺癌术后就万事大吉

  部分患者认为乳腺癌手术后切除肿瘤就意味着治愈,这种想法十分危险。即使进行了手术,仍可能存在微小转移灶或残留癌细胞,术后复发风险依然存在。

  乳腺癌术后需要根据病理结果、基因检测等制定个性化的辅助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以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同时,患者还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误区五:乳腺癌只能通过手术切除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并非唯一方法。随着医学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保留乳房;对于晚期乳腺癌,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个人意愿等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而不是一概而论地进行手术切除。

  三、科学防治乳腺癌的正确方法

  1. 定期筛查,早诊早治

  建议20 - 39岁女性每月进行乳房自检,每1 - 3年进行一次临床体检;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必要时联合超声检查。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基因突变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提前至20岁开始筛查,并缩短筛查间隔。

  2.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持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长期熬夜;学会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 了解家族病史,重视遗传风险

  若家族中有乳腺癌、卵巢癌等患者,应进行相关基因检测,如BRCA1/BRCA2基因检测。对于携带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预防性措施,如预防性乳腺切除、药物预防等。

  4. 规范治疗,积极配合

  确诊乳腺癌后,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遵循专业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身体状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纠正误区、树立科学认知是关键。女性朋友们应重视乳腺健康,定期进行筛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遇到问题及时就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乳腺癌,守护自己的健康。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更多人走出误区,提高乳腺癌的防治水平。


[责任编辑: 鲁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