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如何做好预防与筛查
食管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尤其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和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本文将详细阐述五类食管癌的“重点关注对象”,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一、食管癌的概述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人数约15万,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二、食管癌的重点关注对象
1. 长期消化系统不良症状的人群
消化系统长期存在不良症状的人群,如患有牙龈炎、口臭、反酸、恶心、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等,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长期慢性食管炎的发生。慢性食管炎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的异型增生,进而发展为食管癌。
案例警示:张先生,45岁,长期患有反酸、烧心等症状,但一直未予重视。几年后,他出现了吞咽困难的症状,就医后被诊断为食管癌晚期。
2. 有家族食管癌或胃癌病史的人群
食管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有食管癌或胃癌病史,那么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将显著增加。这可能与家族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科学数据:研究表明,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食管癌病史的人群,其患食管癌的风险是无家族史人群的数倍。
3. 有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
不良饮食习惯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长期吸烟、酗酒,喜欢吃腌制、熏制的食物,以及喜欢吃烫食、进食速度快、很少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习惯,都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吸烟与饮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均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导致上皮细胞DNA受损,增加癌变的可能。
腌制与熏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致癌物质。
烫食:世界卫生组织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可能的致癌物,长期食用烫食可能损伤食管黏膜,诱发食管癌。
生活实例:李女士,48岁,长期喜欢食用腌制食品和烫食,且吸烟饮酒频繁。几年后,她被诊断出患有食管癌。
4. 50~70岁的中老年人
50~70岁是食管癌的高发年龄段,尤其是在食管癌高发地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更应被视为高危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食管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侵袭。
统计数据:我国80%的食管癌患者发病年龄在50岁以后,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
5. 既往感染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及EB病毒的人群
这些病毒的感染与食管贲门上消化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的异型增生,进而发展为食管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在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且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关。
医学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为是胃癌和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其患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三、食管癌的预防与筛查
针对上述重点关注对象,应采取积极的预防与筛查措施,以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1. 改善饮食习惯
减少腌制、熏制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
不吃过烫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长期食用过烫的食物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护食管黏膜。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有助于抗氧化和抗癌。
2.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尽早戒烟限酒,以降低患食管癌的风险。
3. 积极治疗慢性食管疾病
如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慢性疾病,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食管癌。因此,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防止其恶化。
4. 定期体检与筛查
对于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观地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对于不能耐受内镜检查的人群,可以选择其他无创或微创的筛查方法,如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筛查建议:
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
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人群:应提高筛查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群:如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内镜检查。
四、结语
食管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而言,由于身体机能的变化和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累积,食管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我们应重点关注上述五类食管癌的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与筛查措施,以降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同时,我们也应提高健康意识,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共同守护好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