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师节】医师心声:做一个有目标的医生
他在无影灯下曾多次连续手术20多个小时,为了分离干净病变组织和细小的神经纤维,每台手术都是耐心与毅力的挑战,然而每年长达10个小时以上的手术,会有三十多台。医者仁心,不管面对的是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是年过花甲的病患,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医者责任。他就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
他受到过不少赞誉,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他是患者的“希望”,攻克了一例例血管瘤外科疑难病症。所谓的医患和谐关系,在他眼里就是将心比心,作为医生,高超的医术非常重要,但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患者更加重要。坚守初心,守护健康,做一个有目标的医生是他对自己永远不变的要求。
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乔军波荣获了郑大三附院“优秀医师”称号,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医师的常态在奔跑,因为有目标的医生才会奔跑,要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去治愈病人,没有目标的在流浪,因为不知道要去干什么;
医生常怀感恩之情,因为有目标的医生才会感恩,感恩病人的信任、感恩同道的帮助、感恩领导的支持,没有目标的在抱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在欠他的;
医生常常睡不着,因为有目标的医生,才常常失眠,牵挂的太多,病人的安全健康高于一切,医海无涯,责任为伴,救治疑难病例需要创新,但创新更让人倍感压力更让人难以入眠;没有目标的常常睡不醒,因为睡醒了不知道该干什么;
好医生要有梦想,梦想要有道路,道路要有方向,有方向就能实现目标。这个世界上贫穷有两点:物质和精神,而精神的贫穷是难以救赎的。医生有梦想、有目标、有道路、有方向,才能成为精神世界里最富足的人,才不会贫穷。
生命走出来的才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会辉煌。医生的生命是忘我的付出,用心血换回的精彩,即便失去生命,也走得光彩,仍然保持昂扬的精神。
医生要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在长期的黯然中,保持本性,韬光养晦,不断进步,完成属于医生的人生蜕变,最终光芒四射,救治病人,成就自我。
也同样因为坚不可摧的信念,才能不顾一切的创新,医学永远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永远离不开经验,永远不能仅限于理论,创新是必然趋势,是医生建立在自我成长的基础上的自我飞跃,是对病人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创新引领未来。
创新包含了挑战,前日,血管瘤外科挑战了一例眼眶内严重的淋巴血管瘤,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坚强支持下,实现了在国内和国际对于此特殊部位的治疗瓶颈的突破,用手术治愈了疾病,用心完成了挑战,用责任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诠释了医生的信念和使命。
作为个体,我们应该为医生这个光荣的群体争得荣誉,更要为我们的医院争得荣誉。未来,医师节将成为我们每个医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节日,望大家都有后裔射日的勇气,尽情演绎好医生的精彩人生。
最后祝大家医师节快乐、永葆医者初心。
作者乔军波简介: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分会血管再生学组全国委员;国际血管联盟大会(IUA)肿瘤相关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大会(IUA)脉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委、河南省医药信息学会血管外科青年委员会常委!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目前主持科研课题两项:河南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省部共建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发表SCi论文4篇,中华核心杂志论文10余篇。多年来从事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擅长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畸形)、动脉血管畸形、动静脉血管畸形伴动静脉瘘、淋巴血管畸形(淋巴血管瘤)、各类脉管性综合征、甲下血管球瘤、肝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神经纤维瘤和全身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黑色素痣及毛细血管畸形(鲜红斑痣)等手术和其它综合治疗。
编辑:史艳香
审核:胡素君 华小亚
本文选自《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