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医界人物 > 正文

张效房

发布时间:2017-09-12  来源:   
2017-09-12  健康大河南

  一辈子不收红包,96岁身患癌症仍坚持坐诊、教学和搞科研的“最美医生”张效房——

  他是我国眼科泰斗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眼内异物定位摘出法”,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他所引进、改进的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连续8年被“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推广应用,并定为规范术式。

  他是2005年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全国唯一获得者,著名眼科专家马志中教授和朱秀安教授称他是“眼科界的一棵不老松”。

  他是一辈子不收红包的“最美医生”

  他获得2015全国“最美医生”称号。

  颁奖典礼上,他说:“患者说好的医生,才是好医生。”

  他坚持一辈子不收红包,他说:“当医生的,如果让红包遮住了眼睛,心灵之窗有了灰尘,还能把手术做好吗?”

  他认为没有退不回去的红包,他说:“穿上白大褂,就要让白衣裹着红心,绝不能让白衣裹着黑心。如果让红包装进了白大褂,就玷污了这身神圣的白大褂!”

  不仅如此,早在1998年,他被河南省评选为十大科技功臣,获得5万元奖金后,又拿出5万元积蓄,发起设立了“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2008年又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给基金会,用于发展眼科事业。

  

  他虽已96岁高龄,但依然坚持坐诊、查房,他说:“能工作一天就要工作一天,能干一天就多干一天,我不工作就等于没了生命!”

  他是学生眼中最好的老师

  他身患癌症,曾先后接受过右肾摘除手术等大大小小多次手术,但依然坚持与时间赛跑,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年青一代的医生们,每周专门抽出一天时间辅导研究生的英文病例报告,并且在查房的时专门督促医生用英文交流病情。

  他常教导学生,手术刀重量很轻,但拿手术刀的人要举轻若重。因为这把刀寄托了病人的希望,甚至生命。在手术台上,医生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要将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在那个时候,医生眼里应该只有病人。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配当医生。

  在“最美医生”颁奖现场,他带过的年龄最大(70岁的张金嵩)和最小的研究生(26岁的付淑颖)同台为他颁奖。

  如今已经70岁的学生张金嵩从郑大一附院眼科主任位置上退休后,也是一个“忙人”:除了每周三次坐诊外,还要带领团队上手术台做手术。张金嵩说:“老师还在坐诊,你说我能好意思闲着?”他说,他更是牢记,像老师教导的那样,规规矩矩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好医生。

  26岁的付淑颖说:“我算是徒孙。”虽然老师目前不再直接带研究生了,但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老师的教导,“老师轮流检查我们的英文病历,同时一点点帮我改论文。”在她眼里,老师勤恳、严谨、博学、多才。

  他是天天做“家庭作业”的编辑

  他1979年创办的眼外伤杂志《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已成为我国篇幅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学术水平高的眼科期刊之一,是国家核心中文期刊。每天下班后,他都会提着自己的布兜,带上自己的“家庭作业”——需要修改的稿件回家。

  稿件上他会用绿笔、红笔、铅笔密密麻麻地标注问题,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做好批注,对稿件中需要核实的信息,他会搜集相关资料,为了修改一篇稿子,耗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是常事。

  他,就是老盟员,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

  他以他所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精神,证明在这个年纪,依然可以做很多事。他是我们民盟的骄傲和榜样。向老先生致敬!


[责任编辑: 蒋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