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今日头条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疫情防控要“利剑高悬”,需警钟长鸣

发布时间:2020-06-04  来源:   
2020-06-04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这场人类与病毒的战役尚未结束,全球的疫情仍不容乐观,我国境内亦有少数地区仍然出现新增病例。疫情防控不能“马放南山”,仍要“利剑高悬”;对于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需警钟长鸣,坚决贯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工作要求。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应予以重视,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研究工作。

 

  扶正气避邪气是根本

  据史书记载,自公元前674年至1840年,这2514年间共有557次程度不等的疫病记载。中医药抗击了历史上的众多重大疫情,护佑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文化传承。

  预防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最早记载见于《周易·既济》中“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中医药从历次疫情中走来,经过不断的总结、发展,在预防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中医防疫的理论可概括为“扶正气”“避邪气”。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要增强正气,抵御外邪的侵袭。在药物预防方面,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方药,除口服外,还有粉身、纳鼻、浴体、佩带、身挂等。

  在SARS和甲流期间,多项研究报道称,服用中医药预防汤剂进行群体干预可以降低感染率。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给全院3561名员工服用中药预防方,根据与SARS病人接触密切程度分别服用12或25天,无一人感染SARS,并且减少了感冒发烧的发病率等。甘肃天水一项针对学生群体的甲型H1N1流感中药预防研究显示,对5所学校13610名学生进行一周预防方服药观察,以3所学校58229名学生为自然状态对照,服药前两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服药后的服药组发病率0.03%,对照组发病率0.45%,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结合一区别怎么做

  笔者认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的总思路可概括为两个结合和一个区别。

  首先是基础防护结合目标防护。基础防护即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人群聚集和接触等一般防护措施;目标防护即筛选具有防疫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突出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医用药特色,筛选药食同源类中药,制作茶包、颗粒剂、喷鼻剂、漱口水等易于接受、推广的剂型,用于人群的广泛使用。通过基础防护与目标防护的结合,可以加强人体主动抵御新冠病毒的能力,提升防护的效果。

 

  二是主动防御结合环境防控。中医药具有多元化防疫手段,不仅可以通过内服中药进行主动防御,提高人体正气,还可以通过净化空气环境,使病毒无所依附。《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避秽也”。通过芳香中药化湿、避秽,一方面可以通过吸入挥发类物质,刺激血清中IgA、IgG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环境中的空气状态,使病毒不适宜生存与传播。可制作中药香囊,用于流动人群佩戴,或制作中药精油、熏蒸液及空气清新剂等,用于人群聚集场所的环境消毒。

  三是区别高危人群与普通人群的精准防护。对重点场所、重点职业、重点体质的高危群体,定制个性化防护方案,实现生命周期全覆盖的精准防护。有学者对新冠肺炎高危体质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气虚体质(占比41.7%)和痰湿体质(占比50%)更易感新冠肺炎。通过改善气虚和痰湿的体质状态,改变新冠病毒易于生存的土壤,从而对高危体质人群进行精准防护。

  正是基于以上中医药防疫总体思路,我们团队赴湖北黄冈开展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公关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重点专项——“复工复课后聚集性传染隐患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调体防护研究”工作。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中医药防疫包,提出“内服+外用”联合防疫概念,并研发了系列中医药防疫产品,包括内服预防颗粒、外用防疫喷剂和粘贴型防疫香囊。对此,我们还做了统计,发现通过以下三个环节,中医药发挥了较为全面的预防效果。1.通过中医“扶正”的方法,调节机体内环境,提升免疫力。2.外用药物作用于黏膜,降低口鼻黏膜接触病毒的危险。3.通过中药挥发性物质芳香避秽,改变病毒生存依附的空气环境。

  中医药防疫要“抓两头”

  中医药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未来的防控中,我们仍需要坚持“抓两头”。“抓前头”即防感染,防疫情,针对高危人群、复工复产人群,中医药要第一时间抓住疫情发展的“前头”,扶助正气,未病先防。“抓后头”即防后遗症、防疫情反复,针对恢复期出现的问题,扶助正气,促进肺部阴影吸收,减轻撤用激素的副作用以及防止复阳等。可见新冠肺炎的中医药预防,除了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预防感染,还包括对恢复期人群防复阳、防肺部纤维化等后遗症;对无症状感染者,防止转为确诊病例;以及防止隔离期人群出现心理焦虑问题等。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中医药的防控需紧密结合需求开展。

  中医药在预防疫病方面尚需进一步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等研究方法评价防控效果,对许多有效方剂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肠道微生态学等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模型,阐明通过方药干预阻断病毒致病途径的机理,揭示中药预防病毒感染作用机制;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将传统中药香囊改头换面,研制为保持药物最佳释放浓度的粘贴式香囊,不仅保证效果,而且外形美观,使用方便。中医药防疫产品的成本相对较低,能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具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值得深入挖掘和应用。


[责任编辑: 赵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