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戴上这种“神器”,气管切开患者也能说话!

发布时间:2020-04-13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20-04-13  健康大河南

  健康大河南讯:(责编:方帅 谢家玮 通讯员:邢璐璐)“我想吃捞面条”,这是一个气管切开三个多月的患者说的第一句话。

  “爸,刚才是您在说话吗?您可以说话了?您真的可以说话了?”患者女儿激动地反复问道。

  “咦?老王不是气切管还没拔除吗?没拔也能说话?”隔壁病友也充满疑惑。

  “多亏了这件小小的神器!”吞咽治疗师刘医生笑着回答。

  原来,66岁的王先生,三个月前因食管癌行“胸腔镜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患者因呼吸衰竭两次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处于切开状态,吞咽困难、不能发声。

  在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刘丽君带领康复团队,综合评估了患者病情及气道状况,并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吞咽说话瓣膜技术,为患者开展吞咽训练、言语及呼吸功能等系列康复疗法。

  即使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依然坚持为其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之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语言吞咽功能恢复,遂康复出院,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这件小小的“神器”到底是什么?

  它就是说话瓣膜,是可以让气切患者说话的语音阀。看起来简单,但是非常实用。发明者Mr. David A. Muir,是位四肢瘫痪患者,在23 岁时因呼吸停止经抢救后成为气切患者,需要长期依赖呼吸机。

  绝望彷徨的他,迫切地想要再次说话。经过反复设计与研究以及临床试验,最终设计出这个语音阀,吞咽说话瓣膜技术应运而生。在当前康复领域,这种由国外引进的新技术,受到许多气管切开患者的青睐。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救治危重患者生命、进行气管切开手术的同时,会引起呼吸道和吞咽功能等一系列生理、功能性改变,从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提高气切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气切患者的语言、吞咽功能以及肺功能的康复训练,是当前康复治疗的重中之重。

  说话瓣膜为何能让气切患者说话

  “我想吃捞面条”,这是一个气管切开三个多月的患者说的第一句话。

  “爸,刚才是您在说话吗?您可以说话了?您真的可以说话了?”患者女儿激动地反复问道。

  “咦?老王不是气切管还没拔除吗?没拔也能说话?”隔壁病友也充满疑惑。

  “多亏了这件小小的神器!”吞咽治疗师刘医生笑着回答。

  原来,66岁的王先生,三个月前因食管癌行“胸腔镜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术后,患者因呼吸衰竭两次气管插管,并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处于切开状态,吞咽困难、不能发声。

  在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科主任刘丽君带领康复团队,综合评估了患者病情及气道状况,并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吞咽说话瓣膜技术,为患者开展吞咽训练、言语及呼吸功能等系列康复疗法。

  即使在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依然坚持为其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之后,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语言吞咽功能恢复,遂康复出院,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说话瓣膜为何能让气切患者说话

  那得先了解下,为什么气切患者不能说话?气切患者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在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气流无法到达声带使之产生振动,所以就发不出声音了。

  说话瓣膜类似于瓶盖,里面装了一个能单向闭合的硅胶薄膜,将这个“瓶盖装置”套在气管套管入口处后,再给气切套管的气囊放气。吸气时,瓣膜开放,气流可由气管套管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呼气末,瓣膜关闭,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壁与气管套管外的缝隙经过声带,由嘴巴呼出,这样使声带受到振动,就可以发声说话了。

  吞咽说话瓣膜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吞咽说话瓣膜技术自进入临床康复治疗后,不仅可让气切患者与家属、医护交流沟通,帮助锻炼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与肺部感染,还可与呼吸机连用,加快依赖患者的脱机过程。

  气切患者一般都有漫长的康复历程,在使用吞咽说话瓣膜技术后,无论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或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家属护理等多方面,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改善气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气切患者的康复病程,提高气切患者生活体验,是郑州颐和医院康复人的不懈追求。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与康复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刘丽君  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原解放军153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从事神经康复及疼痛康复30余年。

  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康复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髓损伤康复学会委员,原济南军区物理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理事。

  专业擅长:脑卒中的整体康复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骨折术后及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脊髓损伤康复,创神经阻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明显。

  收治范围:骨关节康复,神经康复,孕产康复,疼痛康复,烧伤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康复工程。

  专家门诊:刘丽君主任每周一、三、四全天坐诊(门诊3楼)

  科室地址:住院部D座2楼

  那得先了解下,为什么气切患者不能说话?气切患者的气切套管位于声带下,在呼吸时气流只能通过气切套管进出,气流无法到达声带使之产生振动,所以就发不出声音了。

  说话瓣膜类似于瓶盖,里面装了一个能单向闭合的硅胶薄膜,将这个“瓶盖装置”套在气管套管入口处后,再给气切套管的气囊放气。吸气时,瓣膜开放,气流可由气管套管经呼吸道进入肺部;呼气末,瓣膜关闭,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壁与气管套管外的缝隙经过声带,由嘴巴呼出,这样使声带受到振动,就可以发声说话了。

  吞咽说话瓣膜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吞咽说话瓣膜技术自进入临床康复治疗后,不仅可让气切患者与家属、医护交流沟通,帮助锻炼吞咽功能,减少误吸风险与肺部感染,还可与呼吸机连用,加快依赖患者的脱机过程。

  气切患者一般都有漫长的康复历程,在使用吞咽说话瓣膜技术后,无论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或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家属护理等多方面,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改善气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气切患者的康复病程,提高气切患者生活体验,是郑州颐和医院康复人的不懈追求。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与康复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

  刘丽君  郑州颐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原解放军153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从事神经康复及疼痛康复30余年。

  学会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康复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脊髓损伤康复学会委员,原济南军区物理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委员会理事。

  专业擅长:脑卒中的整体康复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的神经阻滞治疗、骨折术后及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及脊髓损伤康复,创神经阻滞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明显。

  收治范围:骨关节康复,神经康复,孕产康复,疼痛康复,烧伤康复,儿童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康复工程。

  专家门诊:刘丽君主任每周一、三、四全天坐诊(门诊3楼)

  科室地址:住院部D座2楼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