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世界心脏日】对话董淑娟:头晕、乏力、眼前发黑,应对缓慢性心律失常,你要做到这几点!

发布时间:2022-09-30  来源:   
2022-09-30  健康大河南

 

 

 

 

 

今年60岁的杨女士,两年前出现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自测脉搏偏慢,但每次休息一阵就能缓解,于是以为只是过于劳累,也没有到医院去检查。最近在做家务时,突然又出现眼前发黑、晕厥的现象,这才到医院进行检查,监测心率每分钟仅有40次,检查心电图后,被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那么,到底什么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又该如何治疗呢?

对此,我们邀请到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董淑娟主任,请她来给我们讲讲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本期要点

 

         问题一:前言中,我们提到了一种疾病--缓慢性心律失常,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和我们经常听到的“心律失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答:心律失常是我们临床工作中一类非常常见,非常重要的疾病,当然也非常复杂,在此我用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家讲讲。如果把我们的心脏比喻成一座房子的话,这座房子是一个两层小楼,有心房有心室,还有电路和水路,水路就相当于心脏的血管,如果是水路出了问题,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放支架等等,这是心脏血管堵塞水路出问题的故事;电路相当于心脏的传导系统,如果是电路出了问题则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就像一个发动机,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放有规律的搏动。正常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分钟。如果低于60/每分钟,我们就认为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果低于45/分钟,则认为是严重的心动过缓。除了缓慢性心律失常,另外一种心律失常则是快速性心律失常,顾名思义就是指心率大于100/分钟,常见的有房颤、房扑、房速、室速等。不管是心跳过快还是过慢,或者快慢交替不规整都会造成病人不适,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则会危及生命安全。相对而言,缓慢性心律失常更多见于老年患者。

问题二:也就是说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心率失常其中的一种,您刚刚提到,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于老年人,那么若不及时治疗,它都会给老年人带来哪些危害呢?

答:缓慢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引起头晕、全身乏力、胸闷、眼前发黑、晕厥等各种临床表现,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导致死亡,甚至猝死。

问题三:是,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自己好好的,怎么就得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而且哪些人群患有此病的危险因素更高呢?

答:造成心动过缓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是各种心脏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等,需要强调的是,自然的衰老也是非常常见的原因;而且,由于人体各个器官衰老速度不等,如果年轻人心脏的电路出现了提前衰老,也会出现“好好的、年纪轻轻的,怎么要装起搏器”的现象。

问题四:也就说随着年龄的增加,一些老人是会出现心动过缓而且一些心脏疾病也会导致心动过缓前面介绍中我们讲到,案例中的杨女士,是因为出现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的症状,才发现自己患有这种疾病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症状呢?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表现吗?

答: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它担负着向全身输送血液,支持我们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的任务。当发动机变慢了,它的工作效率就低了,包括大脑在内的全身的供血都会减少,就会出现头晕、黑蒙、乏力。除此之外还有胸闷、胸痛、晕厥、甚至死亡。需要告诉观众朋友的是,症状因人而异,多种多样。

问题五:看来得了疾病,身体会首先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患者察觉到了身体的“异常”,董主任,应该去医院做哪些检查,才能快速确诊呢?

答: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快速准确,费用也不高,各级医院包括社区门诊都能够很方便的完成心电图检查。对于健康人群,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应该定期、比如一年一次,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必要时,可能需要佩戴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动态心电图。所以,观众朋友们如果出现刚才提到的那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快速完成心电图检查,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问题六:董主任,其实一经确诊,很多患者最关心的就是治疗了,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答:缓慢性心律失常虽然可能危及生命,但出现心率低于60/分钟的时候也不必过分恐慌,并非所有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都需要积极的治疗,例如每分钟50-60次的心动过缓大多是良性的,需要治疗的往往是那些心率慢于45/分钟的严重心动过缓。最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一些可逆病因,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服用倍他乐克这些药物等,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药物的调整,心跳可能恢复正常。对于非可逆性原因、病理性的原因、自然老化造成的严重的缓慢心律失常,则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问题七:也是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去进行分析的。那刚才董主任提到了,针对有些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上往往会采取起搏器治疗的方式,那么起搏器的种类有哪些?适用于哪些患者?

答:1958年心脏起搏器就开始在临床中应用了。之后的近七十年,起搏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可谓种类齐全、型号多样,能适应各种病人的不同需求。大致地,起搏器可分为有导线和无导线两类,前者又有单腔、双腔和三腔之分,后者则有单、双腔两种。

有导线的起搏器是技术经典,但需要植入电极导线到心腔内,对多数病人来说并无大碍;问题在于一旦发生感染,处理起来就非常棘手,目前各省市级医院、甚至部分县级医院都能装起搏器,但能较好处理起搏器感染的医院则仅我们一家——此现象有点儿类似日常生活中开车的多、修车的少。无导线起搏器2015年全球上市,是起搏器植入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全球目前已经植入超过15万例,患者的体验非常好。虽然知道它在心腔中工作,患者却没有任何感觉。因为它不需要往心腔内植入电极导线,不需要制作皮下囊袋,所以不会出现伤口及导线相关并发症,没了这方面的顾虑。需要告诉观众朋友的是,不同的起搏器适用于不同适应症的患者,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问题八:刚在董主任对起搏器进行了很详细的介绍,我相信大家也能够看的出来,有导线的起搏器和无导线起搏器大小的差距其实很大的,这就是技术发展对医疗发展的帮助。说到这里,董主任,其实很多患者非常关心预后问题那关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预后如何治疗期间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答:先给观众朋友们讲个故事,1958年一位43岁的患者因为心跳慢发生晕厥,植入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心脏起搏器,尽管之后数次更换,但是再没有出现过心跳慢的问题,直到2001年因癌症去世,享年86岁。而起搏器设计发明者和为他植入起搏器的医生,都先他去世。为表彰三人在医学史上的突出贡献,1986年在摩纳哥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还为他们颁发了特别贡献奖。2001年,为悼念那位患者的去世,我们学术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杂志还专门发文。迄今为止,起搏器已经走过六十多个年头,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可靠。二,植入起搏器后对患者的生活几无影响,包括工作、生活、打电话、使用家用电器、乘坐飞机和高铁出行等都不受影响。因为要定期找医生复诊,所以很多植入起搏器后的患者和医生几乎都成了朋友。常规建议植入后的第1、3、6月定期随访,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一次,主要目的是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

问题九:目前咱们医院接诊了多少这样的患者?

答:河南省人民医院是省内最先开展起搏治疗的医院之一,现在,每年开展起搏器手术500余台。河南省首例双腔ICD、首例双腔无导线起搏都是我们中心完成的,全皮下ICD的植入量则位居全国第八。

问题十:每年近500余台,位居全国第八,真的是很厉害了。那董主任,其实我们都知道,治病不如防病,要想预防缓慢性心律失常,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在节目的最后,请您给大家提一些建议吧!

答:就像之前我讲到的那样,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病原因很多,单从预防上面有一些难度。但还是建议大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范体检。发生症状后尽快就医,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

    


[责任编辑: 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