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名医面对面 > 正文

孩子“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别怪他!骨科专家丁幸坡:警惕是小儿脊柱侧弯!

发布时间:2018-12-12  来源: 健康大河南   
2018-12-12  健康大河南

  高女士带着女儿去医院就诊时反映,自从孩子患了脊柱侧弯后性格变化很大,甚至连门也不愿意出。小姑娘沮丧的说:“每次同学们看到我戴的支具都问我,戴的是什么,得了什么病,像看怪物一样。”孩子得了脊柱侧弯,不仅毁形更伤心!脊柱侧弯应该如何早期预防和筛查呢?

  第47期《正骨名医大讲堂》嘉宾: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小儿骨伤科主任丁幸坡教授

  精彩内容

  问题一:简单介绍一下脊柱侧弯的相关知识,比如发病率、病因等等?

  答:我们医学上所谓的脊柱侧弯是指:正位片上有超过10°的侧方弯曲。实际上脊柱侧弯却复杂的多,是一个三维立体畸形。

  病因分类将近有20种:特发性脊柱侧弯(最多)、先天性脊柱侧弯、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功能性(姿势性)脊柱侧弯、外伤性脊柱侧弯等等。

  年龄分类:4岁以前叫婴儿型脊柱侧弯,4到10岁之间叫幼年型脊柱侧弯,超过10岁叫青少年型脊柱侧弯。

  发病率:国内认为特发性中的青少年型脊柱侧弯,发病率是2-4%(平均是3%),原因不明,在这之中,女孩发病率大概是男孩的6倍。

  问题二: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脊柱侧弯?

  答:家庭自查: 站、坐姿势不正常、跛行(两侧下肢不等长)、一侧髋部较高、一侧肩膀较高、一侧后背隆起或腰部有皱褶、女孩双乳发育不对称(多数左边大),穿衣服别扭(如领口不平)、还有些合并疼痛症状等等,需要警惕,最好找医生确诊一下。

  问题三:在临床上,脊柱侧弯是如何诊断和治疗的?

  答:诊断:有些事家长偶然发现孩子穿衣服别扭、姿势不对劲、有些有双肩不等高、还有些合并疼痛症状,这些都可以提示诊断。对医生来说需要做一些常规检查,比如让孩子取站立位,双腿并齐,腰尽量挺直,双手下垂,弯腰摸脚趾的姿势,可以从后面看脊柱是不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弧度。还有一些要做脊柱全长X光片(测量Cobb角)或者脊柱的三维CT来了解脊柱侧弯的畸形程度和角度,来判断脊柱侧弯的分型、程度、需要后期治疗的一些线索等等,总之,要做到综合检测。

  治疗:10%左右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或干预,这些孩子主要是年龄比较小、症状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做一些心理调节和定期复查。

  弯曲进展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年龄比较小(小于12岁)、女孩、发生于初潮前、初发曲度较大(>20度)等,这些都是进展危险因素。一般来说,骨骼成熟后(18岁后),度数<50度的弯曲可以保持静止,所以在这以前都是需要观察的。

  治疗:根据弯曲程度、分型、进展速度、骨骼成熟度来治疗。

  方法:观察后,首先考虑保守治疗,采用支具或者石膏,保守治疗失败后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青少年脊柱侧弯:Cobb角<20度观察随访;记录发现有>5度的进展,要考虑支具治疗;初诊>30度直接采取支具治疗;初诊>40度,一般认为支具无效;如果初诊45度以上,要果断采取手术治疗。

  支具治疗过去是有治疗争议的,但是New England杂志权威文章证实支具治疗是有意义的,可以在骨骼成熟前,一定程度上控制进展,减少弯曲程度。现在来说,支具使用非常普遍,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佩戴不舒服、有压疮、影响活动等坚持不下去。我们国内也进行了一些改进,可以根据压力调整气囊的强度等等。

  儿童型脊柱侧弯:小于10岁以下,男女比例差不多,也是右侧胸弯。特点是进展快,需要早治疗。

  问题四:无论是先天性的脊柱侧弯还是后天造成的,都可以预防吗?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多数脊柱侧弯是特发性的,是无法预防的。特别是结构性脊柱侧弯,是没有办法预防的。

  对于一些非结构性的脊柱侧弯,所谓的功能性脊柱侧弯和姿势性脊柱侧弯还是有一定的措施可以改善的。姿势性脊柱侧弯是由站、立、坐、睡等姿势不良造成的,这种脊柱侧弯通过调整治疗还是有效的。

  有些家长由于缺乏脊柱侧弯的相关知识,盲目的让孩子做一些运动或改变姿势来进行矫正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强调:脊柱侧弯治疗不要走极端,比如要么不治疗,如果治疗就在家治疗。因为脊柱侧弯大多是特发性的,我们家长想当然地做的这些措施不但没有作用,反而会耽误病情。

  还有要注意和以下疾病鉴别:斜颈:有些孩子脖子歪向一边了,可能是畸形斜颈,还可能是由于看书等姿势不良造成的。

  环枢椎半脱位:由于打闹、睡姿或者感冒等原因造成的。

  一定要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如果分不清楚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

  专家介绍

  丁幸坡: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小儿骨伤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协会小儿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骨科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小儿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名老中医杨生民工作室主任、国家名老中医郭维淮工作室成员。

  擅长:小儿先(后)天脊柱和四肢复杂畸形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小儿四肢骨折的手法复位或微创治疗、小儿生长发育(骨健康)评估和干预以及肢体生长调控技术。


[责任编辑: 方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