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内容推荐 > 正文

【战疫英雄访谈录】专访闫东升: 义无反顾奔赴战场 兢兢业业对抗病毒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2020-04-26  健康大河南

  前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临,医护人员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成为最美的“逆行者”。这其中就包括急诊科主任、急诊党支部书记、“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闫东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他在这场战疫行动中具体做了什么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闫东升做客直播间,请他和我们聊聊战疫一线的那些事儿。

  采访提纲:

  问题一:闫主任您好,我们了解到大家这样称呼您,“用特殊材料做成的”闫东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您能说说吗?

  答:这可能是与自己平时对工作的态度和作风有关吧。我是60年代出生的,从小就崇拜英雄人物,我父亲为人诚实,在单位经常是以工作为重,对待工作上的困难从不推脱,尽量想办法去解决。平时也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这一切都深深的印到我的脑海里,融入到我的血液里。我又是一名老党员、支部书记,在遇到危险和困难的时候,我肯定,也应当第一个冲上去,这时候做比说更重要。话说上一万句,不如做出个样子来。

  问题二:今年初新冠疫情非常严重啊,那在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下发后,年过半百的您没有丝毫的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按上了红手印。您当时是什么想法呢?

  答:其实我的想法很单纯,作为一名老党员、医务人员,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职责所系,必须向前冲。那个时候没考虑太多。我过去在ICU工作,经常遇到一些多重耐药菌的病人,我们就严格 做好标准预防就没有问题;现在到急诊工作,每天都是在一线,在最前沿,每天面对的病人根本就不知道有没有传染性,所以我们平时就很注重防护工作。我经常在科里对大家讲,作为急诊人时刻都要有防控意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对新冠病毒既不能麻痹,也不必恐慌,只要做好防护,没什么可怕的。所以去武汉我还是比较自信的。但这次去武汉之前,我们院长出于关心爱护,还是很严厉地对我说,不要盲目自信,必须做到平安健康的回来,并安排感控人员对我们进行严格的培训。何况,钟南山、张伯礼院士都已经是七八十岁了,都去了,我们还有啥担心的。

  问题三:那您是什么时候到达的武汉?您主要是负责哪方面的工作呢?

  答:我们是2月10日到达武汉,当时方舱有一部分设施需要完善,尤其是感控方面,14号开始正式接收病人。我是负责病人入舱前的病情评估和查房,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进行方案的调整。

  问题四:您对援鄂的医务人员说过:我们不能空有一腔去一线的热血,怎样平安的去,顺利的回。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您作为河南援鄂中医医疗队副队长,对队员们做了哪些要求呢?

  答:在防护方面,我是严格把关的,并且带头和他们一起认真练习,反复对照流程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走之前,到之后,我们入舱之前都是天天练习。我这个年纪了还与他们一起在做,他们肯定就会认真做。防护做好,感染的机会就基本上不会有了。另外我们走的时候带的有预防的中药颗粒剂,每天都坚持在喝。

  问题五:网络上有许多援鄂医务人员吃速食的新闻,武汉的物资是很缺乏吗?您在武汉饮食方面还适应吗?

  答:我们去的时候物资虽然还不足,但是基本还是能够保证的,我们每天的饮食还是很好的,有鱼、有肉,还有牛奶、水果。关键是饮食习惯不同,前几天还可以,但是连续多日吃盒饭,大家都开始想念家乡饭,觉得吃碗捞面条就是幸福的。另外就是我们上班时间是四班倒的,餐车送饭的时间是按照正常就餐时间来送,很多时候我们到达宿舍的时候,都是把盒饭加热一下吃。

  去的时候考虑武汉那边可能物资匮乏,我们带了一部分方便面,平时我是不吃的,但是在武汉期间也会吃些方便面调剂一下。后来咱们省几家爱心企业给我们送去了胡辣汤、烩面,饮食不适应的问题基本都解决了。中间还有两家餐饮企业,到我们驻地现场做了一次拉面,一次热干面。在疫情严重、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我们医护人员的衣食住行都得到党和政府以及武汉人民的高度关爱,真的是非常感动。

  问题六:援鄂之前,在科室接到上级通知后,急诊各方面工作都比较重,没有多余的人员再分出来值班,您以身作则,义无反顾带领科室二线值班大夫担起了全院预检分诊值班的重任。工作多,压力大。您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答:当时我们科室人员确实比较紧张,又是关键时候,我亲自上阵,起到引领作用,工作就好开展。我们当时是只值夜班,白班是门诊部负责的。我们五个人排班,五天一个班,对我来说没有多大压力。2014年我在ICU时,因为刚建科,人员经验不足,我曾创下了16天没回家的记录。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加班加点那是常有的事,尤其急诊这些岗位。

  问题七:据了解,您在此次战疫工作中,作为中医医疗队的一份子,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和特长。那您具体都做了哪些中医防疫工作呢?能否讲解一下?

  答:我们所在的江夏方舱医院是一家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指导组张伯礼院士、北京中医院刘清泉院长全程指导。每位病人每天都要口服两袋清肺排毒汤。每天,我们根据病人发热、咳嗽、胃肠道不适、焦虑等不同症状,分别再给予相应的方舱1、2、3、4号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个别特殊的病人给予一人一方治疗,比如对于肺部影像上吸收不好的,舌苔厚腻的给与加强健脾化痰治疗;对于舌质暗、舌下络脉紫黑的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等。在口服中药的同时还进行有中医特色治疗,比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经络拍打等等。病人初来时,都有担心、焦虑、恐惧,面对情绪低落的病人,我们努力在“治病”同时更“治心”。每天我们医护和病人一起做操、跳舞、唱歌、练八段锦,既锻炼了身体,也大大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惧、失眠等症状。在方舱医院奋战了30多个日夜,最终实现了零转重,零病亡,零事故,零投诉,零回头,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战绩。我们于3月10日完美休舱,为这次抗疫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问题八:很多援鄂医护人员都在防护服上写着鼓励加油的话,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您与援鄂战友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令您难以忘怀的事情呢?

  答: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让人感动的。那个现场就是战场,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往往可能就是一句简单鼓励的话,就能让人受到鼓舞。这次到武汉的大多是80、90后,思想活跃,我们的防护服上除了写着鼓励加油的话,也有一些风趣幽默的话,还有漫画,看到这些也可以舒缓一下紧张情绪。我们在武汉,队员之间工作中相互配合,彼此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有很多感人的事情。比如给病人做核酸检测,采咽拭子,病人需要取下口罩,并且随时可能会呛咳,与病人又是近距离接触,所以风险相当大。这次我们队有两名耳鼻喉科的主任,他们主动把这个最危险的工作承担起来,真的是让我们非常感动。

  问题九:为了控制疫情爆发,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舍小家顾大家,想必您在前线抗疫期间也一定很想念家人吧,您出发支援武汉时,您的家人支持您吗?借助这个机会,对您的家人说几句话吧。

  答:报名之前我一直没对我爱人说,因为说了除了提前增加她的担心,没有其他帮助。在就要出发的前一天,才告诉了她。虽然最初她因为担心不同意,但她知道我决定的事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她又是单位党办主任、党员,也是有党性觉悟的,所以也就同意了。我在武汉期间,不论下班多晚,几乎每天都发信息或者视频通话。双方兄弟姐妹最初也不知道,后来知道了,我告诉他们不要对老人说。直到我从武汉回来隔离期间才告诉了老人,主要还是怕他们担心。

  问题十:目前,全国有序复工复学的大幕已经拉开,在这个防疫复工两手抓的特殊情形下,预防二次聚集感染尤为重要对此您觉得复工人员应该怎样做好自我防护?您能给出一些建议吗?

  答:越是到了这个时候,人们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注意做好防护。1.不要聚集,人与人之间最好保持好安全距离;2.戴好口罩;3.勤洗手,必要时可以戴上手套,不要随意触摸眼睛、鼻子和嘴;4.定时通风;5.加强营养;6.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家介绍:

  闫东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硕士学位,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在CN刊物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获市级成果奖5项,其中贰等奖4项,叁等奖1项,参编著作2部。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脑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眩晕症等,取得显著疗效。


[责任编辑: 田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