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河南手机版
当前位置: 健康大河南 > 焦点图 > 正文

郑州“120延误派车”致大学生脑出血去世?郑州市卫健委回应

发布时间:2022-06-05  来源:   
2022-06-05  健康大河南

  “今天中午,我们委里看到这个情况就第一时间成立了调查组,现在调查组正在调查,我们需要查清楚情况,根据查到的情况,我们后期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

  6月3日傍晚,郑州市卫健委一位副主任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调查结果出来后,我们也会进行公布。”

  6月3日,河南大学一大三女生彭同学脑出血去世一事引发关注。

  20岁的彭同学就读于河南大学郑州校区,5月17日因头疼拨打了120急救电话,第一次拨打电话时未获得急救援助。5月30日,彭同学昏迷14天后,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

  接线员则询问在什么路上?这时她却回答到:“明伦校区,我头好疼啊,明伦,郑州。”接线员再次询问:“明伦校区是在哪个路上?只知道有个龙子湖校区。”

  8分钟的急救电话便止于此,“5月17日下午12点左右,女儿舍友回到宿舍后,第二次拨打120急救电话,女儿才等来了120被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接受治疗。”

  彭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医院进行了CT等一系列检查,大概在下午4点进行手术。

  更多细节:

  为了解孩子死因,彭先生向辖区派出所报警,并在女儿的手机里,发现了早在5月17日10点30分时,她就曾拨打过120急救电话。

  急救专家:派车确存困难,但不应置之不理

  “从调度员的角度来看,这次派车确实存在困难,因为求救人员后边又表示明伦校区,但是明伦校区在开封市,所以调度员确需确认其位置。”

  知名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但是这位调度员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话没有声音后,就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贾大成指出,“从录音中能听出来,这位同学的情况很严重,从家长的描述中,急救车晚了2个小时才到达,这确实会对一位脑出血患者的抢救工作产生影响。”

  彭先生向记者提供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诊断证明书显示:“患者以(代)突发意识障碍3小时余”为主诉入院。

  初步诊断为:意识丧失查因: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形;I型呼吸衰竭;高热查因: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休克?

  “学校方面表示,出于人道援助,将负担女儿住院的50万元费用,剩下需要家属承担。”彭先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对此,记者于6月3日晚上拨打河南大学一位校领导电话,其表示,“针对此情况,我们由宣传办统一回复。”随后,记者多次致电河南大学宣传办、总机,截至发稿前,电话均未接通。

  网友的评论大多集中于指责接线员不够专业及过于教条。

  也有少部分人称接线员的操作虽然有失误,但也可以理解或有可取之处——“120每天遇到的假报警很多”“有人认为接线员没听出来虚弱,其实她不是没听出来,而是遇到这种情况太多——喝醉、吸毒、失恋、精神病,各种稀奇古怪的电话都有”。

  120屡出事件,并非孤例

  此次涉事另一方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公开信息显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前身为郑州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95年。2001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编委批准,成立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05年经市政府同意、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单位性质为全供事业单位。

  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里,多名网友表示“别到时候又搞临时工、不清楚,已经辞退这种说法”“珍贵的编制是不会用在接线员身上的”。

  查询发现,郑州市60家市属事业单位曾在201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0名工作人员,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也在此列。其要求120调度指挥员取得与报考专业对应的执业证书,并对报考专业进行了限制。

  事实上,此次事件并非孤例。微博认证为急诊医生的“急诊夜鹰”公开表示,“120急需系统性变革!并非仅仅是个体从业者的问题”。

  论文《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也称,目前,我国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医疗急救体系,形成了6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由于我国各地急救体系方式的多样化,国内许多城市尚未实施院前急救调派原则,缺乏询问现场医疗信息的统一标准。

  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基本按照“有电话必受理、有呼救必派车”的原则,要求调度人员针对呼救电话,从最近站点派出一辆救护车到达现场。但由于120急救需要收费,病情轻的患者在救护车赶到后拒绝上车,多个呼救电话同时打入,因救治力量不足导致真正的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的情况均有出现。

  在全国范围内,这种院前急救工作不规范的局面,急救资源的不足与使用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上述观点:江苏省常州市曾公开发布2018年度该市院前急救数据信息——调度员全年接警电话225089个,其中有效电话仅54562个,占比约24.24%。

  录音原话:

  当日上午10点27分,感到不适的彭同学拨打了郑州市120急救中心电话。

  通话录音显示,彭同学呼吸沉重,说话声音较小。

  接线员问她是要救护车吗?

  彭同学“嗯”了一声,说“河南大学”。

  随后接线员询问河南大学在哪?

  彭同学回答:“郑州”,后再次强调“河南大学郑州校区”。

  在熟悉情况的人看来,河南大学+郑州,这两个词汇的组合指向已经相当明确,唯一的真相只有“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

  但这个接线员还是“画蛇添足”的问上一句,在什么路上?

  在疼痛的作用,郑同学已经有些意识模糊,随口说出了“明伦校区”。

  只听见彭同学口喘粗气,并说“我头好疼啊”。

  接线员听闻后又重复了一句废话:“明伦校区在哪?我只知道有个龙子湖校区。”

  这时,彭同学再次重复了一句“郑州”。

  这段录音中彭同学不断大声喘息,接线员则告知她不要用嘴巴呼气,要用鼻子呼吸,不然更加难受。

  随后接线员多次与彭同学确认位置,请她向室友确认位置或加微信将位置发给接线员。彭同学回复说没有室友,并再次说了“郑州河南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听到彭同学接连的喘息声后,接线员应该知道其相当难受,而在没得到定位的肯定答复后,接线员先是说“没有搞清楚位置无法派车”,然后又指责她不配合。

  “这都上大学了,也都是20多岁的人了,是不是?你平静一下。”

  “你在那儿干嘛呢?乌拉乌拉的,能听清我说话不能?”

  在这句句“指责”中,她还说了一句,“我觉得你也没有什么事啊”。

  录音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 简洁]